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眼下正值秋冬交替季節,氣溫逐漸變冷,到市中醫院前來診治的關節病患者明顯增多。近日,該院引進高清晰關節鏡,用于開展關節鏡微創手術。
徐州市中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惠正廣介紹,關節鏡手術是一種高新微創技術,僅在患處皮膚上切2-3個不到1cm的小切口即可完成手術,相對于傳統手術創傷大大減小,可適用于肩、肘、腕、髖、膝、踝以及足趾等各關節內的各種病變的診斷與治療。
“關節鏡就像我們常見的胃鏡、腸鏡、腹腔鏡一樣,首先是個鏡子,它能夠伸到關節腔里面,看到關節的結構,尋找哪里出了問題,需要什么樣的治療。醫生借助于關節鏡能夠做很多事情,而不需要將關節切開那樣做一個大手術。”惠正廣說。
“鑰匙孔”下直接觀察關節內部結構
關節鏡是一種觀察關節內部結構的直徑5mm左右的棒狀光學器械,是醫師診治關節疾患的內窺鏡。該器械從上世紀70到80年代引入中國并得到推廣應用。關節鏡在一根細管的端部裝有一個透鏡,將細管插入關節內部,關節內部的結構便會在監視器上顯示出來。因此,可以直接觀察到關節內部的結構。
那么關節鏡手術能做什么?據介紹,關節鏡手術是通過切開皮膚數個“鑰匙孔”大小(0.8厘米左右)或更小的孔,將攝像頭、手術器具伸入人體關節內,在顯示器監視下,由醫生操作,診斷和治療各種關節疾病。
隨著內鏡技術在我國逐漸普及,關節鏡手術已成為骨關節外科常規診療手段,至今在全身各系統內鏡中,關節鏡功能最全面、應用最廣泛,并由此形成獨立的關節鏡外科。目前該技術在我市已應用于股骨髁、脛骨平臺、髕骨等關節內骨折,感染性關節炎、剝脫性骨軟骨炎、痛風、肩袖修復、半月板損傷、各種滑膜疾病及不明原因的關節痛等領域的診療。
關節鏡突破傳統手術局限
相比傳統關節病的診斷和治療,關節鏡微創手術有以下優點:一是切口小,不易感染,皮膚疤痕極小;二是創傷小,手術安全,可重復手術,不影響關節以后做其它手術;三是一次關節鏡手術可同時治療多種疾病;四是愈合快,減少患者的住院天數;五是禁忌癥少,僅為關節僵硬時禁做。
惠正廣介紹,不同于傳統關節切開術,關節鏡手術切口小,只有筷子直徑大小的創傷,一般5到7天可恢復,不容易感染,而且皮膚疤痕極小。關節鏡在關節內“有的放矢”,對病變組織進行有針對性的操作,不像開刀那樣把組織切開到達病變的位置,最后再把這些通道組織縫合起來,從而避免了對周圍正常組織不必要的損傷,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
此外,一次關節鏡術可同時治療多種疾病,如膝關節手術可同時進行關節清理術、滑膜皺壁切除術等。它的適應癥比較寬泛,適用于關節內的各種各樣病變,一些患者身體條件差不能進行常規手術,但不一定禁忌關節鏡手術。
關節鏡具有診斷和治療雙重應用
和多數內鏡技術相同,關節鏡手術可分別應用于診斷和治療相關疾病。
在疾病診斷方面,關節鏡可進行非感染性關節炎的鑒別、膝關節滑膜皺襞綜合征及脂肪墊病變的診斷,了解膝關節交叉韌帶及腘肌腱止點損傷情況、關節內軟骨損害情況,有無關節內游離體等,分析慢性滑膜炎的病因、肩袖破裂的部位、關節滑膜活檢等。此外,還可用于研究關節內病變的變化,在關節疾病發展過程中,可多次進行關節鏡檢查,通過拍照、錄像或滑膜活檢,可取得其他診斷方法所難以得到的資料,對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均有極大幫助。
近年來各種無創性檢查不斷發展,尤其是B超、CT和MRI等影像學檢查的發展,臨床上單純以診斷為目的的關節鏡已越來越少運用。但是關節鏡可對病灶進行直視下觀察和探查,并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還可行動態觀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點,因此對于經過臨床體檢及各種輔助檢查,長期不能明確病因的患者仍有應用價值。
在治療方面,關節鏡對膝、肩關節的一些病變,可在鏡視下用特殊器械進行手術,例如關節灌洗清創術、膝關節撕裂半月板部分或全部切除術、半月板邊緣斯裂縫合術、前交叉韌帶修復術、滑膜皺襞切除術、關節內粘連松解術、脛骨平臺或髁間嵴骨折修整術、肩袖清創術、肱二頭肌腱粘連松解術及關節內游離體摘除術等。
當然,關節鏡不能完全替代關節切開手術。因為仍有部分傷病只能通過切開關節才能解決,像非常嚴重的骨關節病,需要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嚴重的膝關節結核需要切開關節融合,滑膜特別肥厚等都需要切開關節。此外,適于關節鏡手術的傷病有時由于種種原因仍需切開關節手術或關節鏡手術與切開手術相結合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因此在關節鏡手術的同時并不能完全排除切開關節手術的可能性。
關節鏡技術在我市逐步推廣
隨著微創的概念深得病人和醫生的喜愛,關節鏡這一技術在近十年才得到飛速發展,使用關節鏡治療病人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好。
記者走訪市區各大醫院發現,作為骨關節治療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關節鏡業務在我市的重視程度仍有待提高。目前幾家大型三甲醫院雖然配備關節鏡,但缺乏專業人才操作,多數用于治療一些并不復雜的疾病,如半月板疾病的治療、交叉韌帶鍛煉的重建、肩關節損傷等,踝關節病的治療開展不多,髖關節業務目前沒有醫院開展。
為提高關節鏡開展技術,市中醫院引進關節鏡技術后,派骨傷科醫生到北京大學第三臨床醫院進行了為期半年的進修,精準掌握關節鏡手術要領。結合市中醫院骨傷科原有的大型高端檢查設備和大量開放手術的臨床經驗,該院將創新開展關節鏡手術,為骨關節病變患者解除病痛。
市中醫院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骨傷
市中醫院骨傷科是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的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常設床位120張,年收治病人3000余例,開展手術2000余例,現有主任醫師6人,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7人。科室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特色,不斷借鑒和吸收現代醫學的發展成果,在治療頸腰椎疾病、膝關節疾病、創傷性疾病方面效果顯著,成熟開展脊柱、關節置換及翻修、各種嚴重及復雜創傷手術,開展中醫中藥臨床路徑治療及中醫優勢病種治療。
作為徐州市重點科室,市中醫院骨傷科擁有獨特技術優勢。閉合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方法盡顯中醫優勢,既起到固定作用,又對傷肢軟組織無損傷,保持正常血液運行,不影響骨折正常愈合。同時防止傷肢再移位,對骨折整復后的殘留移位,通過壓墊和小夾板固定,可有矯正作用。
該科室利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頸肩腰腿疼痛等疾病,中醫中藥特色包括自制中藥口服及外用制劑、頸肩腰腿痛康合劑、骨科外熏洗劑等。同時,開展頸椎前、后路,前后路聯合,胸椎前路,腰椎前后路聯和椎管減壓、髓核摘除等手術,對脊髓型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癥、后縱韌帶骨化、腰椎滑脫等多種疾病療效顯著。
附:關節鏡的適應癥:
一、膝關節
1、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可用于半月板切除、清理及半月板的縫合。
2、膝關節滑膜炎、退行性病變及關節游離體,關節鏡下滑膜切除,病灶清理及游離體取出,同時可以鏡下觀察關節軟骨損傷,剝脫情況,鑒別診斷關節眼類型。
3、膝關節前后交叉韌帶斷裂,可于關節鏡下修復重建。
4、髕骨脫位,可在關節鏡下行外側髕骨支持帶松解,內側髕骨支持帶重建等手術。
二、肩關節
1、肩袖損傷,關節鏡下損傷修補縫合。
2、肩關節脫位,盂唇損傷的關節鏡下修補,肩關節復發性脫位,習慣性脫位。
3、肩周炎的關節鏡下松解、清理。
4、肩關節骨折的關節鏡輔助治療。
三、髖關節
目前髖關節的關節鏡手術開展較膝關節和骨關節小,主要用于髖關節撞擊綜合癥的治療,髖關節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滑膜切除,髖關節盂唇損傷的修補及清理。
四、踝關節
1、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清理。
2、踝關節距骨軟骨損傷,軟骨移植。
3、踝關節不穩的輔助治療。
五、肘關節
1、網球肘清理及重建。
2、肘關節滑膜切除,肘關節游離體取出。
3、肘關節撞擊綜合癥的成形術。
◆小貼士◆
5個關節很脆弱 當心關節傷痛
被病痛“侵害”的關節有兩大明顯的特點,要么負重大,要么活動量大。全身的關節很多,而以下5個關節是很容易受傷的部位。
髖關節:當髖關節出現病變時,你會感覺到腹股溝區、大腿內側或髖的外側出現疼痛。發展到后期,通過拍片檢查,我們會發現髖關節間隙會變窄,軟骨下骨硬化水腫。嚴重時,會導致患者走路出現跛行。
膝關節:當你移動膝關節時,會感覺疼痛,有時還會發出摩擦音,或是有被絆住的感覺,就說明骨關節炎可能已經侵害膝關節了。生活中,當上下樓梯或從椅子上站起來都會感到疼痛時,應及時就診。嚴重的膝骨關節炎,會導致膝關節變形,出現膝內翻、膝外翻。
手關節:關節粗大、彎起來時特別費勁,時不時地還會感覺到疼痛,偶爾出現紅腫,這些都是手關節受損的表現。
足部關節:比較常見的是,大腳趾掌面的大關節會感覺疼痛,如果穿了較緊或高跟的鞋,這種疼痛感會加重。因此,買鞋時,一定要選擇大小合腳,鞋跟別超過3厘米,鞋底軟硬適中的鞋。
脊柱關節:當脊柱關節出現問題時,會導致頸、腰部的疼痛、僵直。這種疼痛與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等有個比較大的區別是,以局部疼痛為主,很少會壓迫神經。
徐州中醫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