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作為臨床最常見的病癥之一,涉及人體的胃、腸、膽、胰腺、膀胱和婦女盆腔、卵巢等許多部位。
徐州中醫院名醫堂專家認為,腹痛有許多原因,但病人體質以及天氣、氣候對腹痛的影響也不可忽視。《素問·舉痛論》曰:“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引急故痛。熱氣留于小腸,癉熱焦渴,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在眾多腹痛中,以胃脘痛(包括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痙攣等)的比例最高。臨床實踐表明,胃脘痛的發作和加重,以寒冷季節頻率較大,寒冷季節中又以冷、暖鋒過境時幾率最高,顯然,溫度及其變化幅度是影響胃脘痛的主要氣象因素。因而在預防胃脘痛時,就要注意天氣情況(冬季尤其要注意寒潮天氣),當天氣驟變時,就要及時更換衣被。
最近,國內醫療和氣象專家合作研究發現:胃潰瘍的發病具有隨著氣象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特點:秋、冬季為高發期,冬季高發過程與氣壓極大值和氣溫極高值有關;秋季高發過程與氣溫和氣壓的變化幅度有關。根據這一結論,患者可以根據氣象預報提前進行預防,從而減輕痛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在腸、膽、胰腺疾病中,由飲食不潔、不節所致的比例較大。夏季長時間的高溫高濕,食物最易不潔(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最適宜在37℃左右的環境下生長繁殖),人在暑濕熏蒸下,倘食入腐敗變質之物,即發生腹痛、嘔吐、高熱等癥;膽囊炎、胰腺炎的發作,常常發生在暴飲暴食之后,但濕熱、寒冷也是誘發因素。
醫療氣象專家研究還發現,一些強烈的腹痛常與天氣狀況有關:闌尾炎在鋒面過境、空氣垂直對流強烈、低氣壓的天氣下容易發作;膽結石絞痛也容易發作于濕度高、低氣壓的天氣;而膀胱絞痛在冬天云層較厚、夏季雷雨之時發作頻率最高。
許多婦科病都表現為腹痛,被稱為“氣象病”。例如,婦女在經期、產褥期內,逢寒冷天氣,衣著不著;逢濕熱雨季,冒雨涉水,寒邪都會趁機入侵,從而可致月經不調、痛經等病,腹痛也就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