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氣溫驟降,不少抵抗力差的孩子患上了感冒,可一些細心的家長發現,有的孩子在感冒的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怪毛病———眨眼睛、抽鼻子,或者總是清嗓子。感冒好了之后,這些癥狀仍持續存在,不僅沒有消失,而且越來越嚴重。這是怎么回事?孩子的這些怪毛病需要治療嗎?能自己好嗎?
感冒好了 卻添了眨眼清嗓子的怪毛病
前段時間,隨著氣溫逐漸下降,8歲的小豪(化名)連續感冒兩次。“一感冒就鼻涕眼淚一起流,不停地眨眼睛抽鼻子,再加上有點咳嗽,還時不時要清嗓子。”小豪媽媽說,“本以為這都是因為感冒引起的,感冒好了,這些‘怪毛病’肯定也跟著好了。”誰知,小豪的感冒早已經痊愈,這些怪毛病卻跟著他“不離不棄”。近幾天癥狀越來越頻繁,小豪媽媽批評了他幾次,怪毛病卻一樣沒改。
一天放學后,小豪的班主任老師向小豪媽媽反映:“小豪最近上課有些不認真,又眨眼睛又做鬼臉的,還老是大聲清嗓子,不僅自己的學習受到影響,還影響同班其他孩子聽課,他的同桌已經向我告了幾次狀了。”聽了老師的反映,小豪媽媽著急得不得了,趕忙帶著小豪來到徐州市中醫院兒科就診。經過一番檢查,小豪被確診為“抽動癥”。
“啥是抽動癥?我的孩子怎么會得了這種病?”小豪媽媽無法理解。接診的兒科主任中醫師馬元君告訴她,抽動癥又叫抽動障礙,是一種以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為特征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以5—10歲兒童最為常見,且男孩患病比率高于女孩。“抽動癥狀嚴重極易影響患兒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患兒易出現自卑、交流障礙等問題,因此家長平日就要多加觀察,及時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發現孩子有頻繁眨眼、聳肩、晃頭、清嗓子等應盡早干預,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接受規范治療。”馬元君提醒。
中西醫結合 規范治療抽動癥有優勢
對于抽動癥的治療,早期干預非常重要,由于兒童身體各系統發育尚未成熟,對抽動癥的治療要慎之又慎。據馬元君介紹,目前醫學對抽動癥的發病原因尚未明確,一般認為其誘發因素包括情緒、壓力、感冒等。
從中醫角度來看,抽動癥多因感受外邪、情志、飲食因素引起,臟腑失調、脾虛肝亢;風痰鼓動、流竄經絡引起抽動。“中醫認為,抽動癥與心肝脾三臟關系密切,尤其與肝的關系更加密切,因此治療的基本法則應從心肝脾綜合調治,尤其以平肝息風為主。”馬元君表示,中藥內服方面,常選用健脾化痰、清瀉心火、滋補肝腎、平肝潛陽、安神鎮驚的藥物,協調全身陰陽,調整臟腑功能,辨證施治,無論短期還是長期療效都不錯。
馬元君介紹,近些年來,國內應用中醫藥治療抽動癥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徐州市中醫院兒科專門設立抽動癥專病門診,采取中藥口服,配合耳穴壓豆、小兒推拿等綜合療法來治療抽動癥,安全可靠,受到患兒及家長的歡迎。
由于抽動癥是一個慢性疾病,治療時間長且易反復,因而在取得一定療效后,一定不能隨意停止治療,“堅持長期治療,防止復發,才能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馬元君表示。
良好調護 可發揮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患有抽動癥的兒童,由于其無法控制的一些行為會對其生活、學習等造成很大影響。“比如一些孩子因意識到自己的不正常行為而情緒緊張,會努力控制,結果反而導致學習時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影響學習成績。而同學、老師的不理解又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進一步造成厭學。”馬元君說,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不但難以建立自尊、自信、健全的人格,部分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還會出現品行障礙。
馬元君指出,對于抽動癥患兒,在給予規范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其心理的調節和家庭的調護。“家長應充分了解疾病的性質和特征,首先要減緩或消除自己的擔心和焦慮,不要讓自己的不良情緒影響到患兒。對孩子的一些‘怪毛病’要給予正確的教育以及耐心的幫助,為了避免孩子精神緊張,不要對孩子過分關注,但也不能完全不在意,家長要把握好‘度’。同時采用鼓勵式教育,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此外,由于感冒會引發兒童抽動癥的發生或疾病的復發、加重,因此在季節交替時,家長應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適時增減衣被,謹防感冒。
專家簡介
馬元君
主任中醫師
教授 院名中醫
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一直從事兒科臨床工作,曾到上海新華醫院系統進修兒科一年。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科各種疾病,尤其對于小兒慢性咳嗽、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汗證、厭食、遺尿、抽動癥、多動癥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三全天;周四全天;周六上午。
抽動癥專病門診時間:周三下午;周四下午。
咨詢電話:68692040。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