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專家訪談:常言道:“一場秋雨一場寒”,連日來,由于幾個臺風的光顧,徐州等北方地區陰雨連綿,導致氣溫下降,環境潮濕,也讓不少市民患上了各種呼吸疾病。對此,徐醫大附三院呼吸內科主任劉敏提醒,夏秋交替,溫差較大,雨水過多,希望大家做好室內外通風,特別是過敏性體質的市民要防止霉菌等過敏源的吸入,注意飲食合理,防秋燥。
幾場秋雨后 氣溫下降 六旬老太咳喘不止
62歲的王大媽退休后就一直在家照看小孫子,平時身體健朗,可就在立秋后,因雨后氣溫下降不幸染上了風寒。幾天來,不斷咳嗽還伴有胸悶、氣喘,她擔心傳染給孩子,就趕忙到社區醫院掛水,由于家務繁忙,王大媽也是斷斷續續,進行了一周左右的抗炎治療后,病情并沒有緩解。王大媽更著急了,把孫子交給老伴兒后就來到徐醫大附三院呼吸內科就診。
呼吸內科主任劉敏接診后,仔細詢問了王大媽的發病情況,為了排除是否有慢阻肺(肺氣腫),安排她做了肺功能檢查,顯示為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后又做了舒張實驗,顯示為陰性,排除哮喘可能,綜合各項檢查及仔細詢問了患者病史,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明確診斷后,劉主任給予王大媽對癥治療,在一段時間的抗炎平喘后,王大媽的病情大有改善,并接受了正規的康復治療。
連續多年反復咳喘超兩個月 要警惕患上慢阻肺
劉主任介紹說,“咳”、“痰”、“喘”是慢阻肺的三大癥狀。首先是“咳”,咳嗽通常是首發癥狀,往往連續數年,由間歇性轉變為持續性;其次是“痰”,咳嗽和咳痰往往相互伴隨,起初痰量少,部分患者在清晨痰量較多;最后是“喘”,氣促或呼吸困難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并隨病情發展而逐漸加重。
但是,劉主任同時強調,判斷是否患有慢阻肺要注意:如果每年反復咳嗽兩三個月,而且連續兩三年都出現這種情況,就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確定是否患上了慢阻肺,并且進行及時的治療。
劉主任表示,慢阻肺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并依據病情的變化來調整治療方案。在輕中度的時候,主要采取抗炎、抗感染的藥物治療,而在急性加重期,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會急劇加重,甚至會發展成呼吸衰竭,這時候需要選擇無創呼吸機治療。
“最近天氣轉涼,慢阻肺患者要注意別貪涼,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開風扇,以免受涼導致呼吸道免疫力下降,從而讓細菌、病毒趁虛而入。”劉主任提醒道,雨后潮濕,要常保持開窗通風,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多注意喝水。
秋冬季節哮喘高發 做好預防謹防發病
隨著秋意漸濃,又要到了哮喘的高發期,哮喘患者對于氣溫、濕度的變化十分敏感,如果不能及時適應環境變化,那么哮喘就會隨之復發。所以,哮喘患者要及早做好防護措施。
“秋季是一年中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的季節,每次冷空氣過后,都伴隨著氣溫、氣壓、降水、空氣濕度的明顯變化。尤其是氣溫的降低直接對哮喘有誘發作用。”劉主任解釋說,哮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發病時會出現氣短、咳嗽、胸悶等癥狀。從門診來看,以季節性發病為主,尤其春秋兩季是高發期。
對于引起哮喘的原因,劉主任說主要有兩個,一是與遺傳因素有關。過敏體質的人多有家族疾病傾向,如果祖輩或有血緣關系的親戚有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病史,那么他們就很有可能容易過敏。在這個前提下,他們若再受到一些外界環境的刺激,則會引發哮喘。二是與外界環境有關。除了遺傳這種先天因素以外,環境因素也是產生及加重哮喘的原因之一。外界環境包括過敏原、花粉、霧霾、汽車尾氣等。
眾所周知,糖尿病、高血壓這類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物治療,但對于哮喘卻知之不多。作為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哮喘也需要長期用藥物抗炎解痙治療。
劉主任提醒說,在季節交替時一定要重視呼吸道疾病以及可能誘發的多種疾病,預防的方法有幾種。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防止感冒。其次,加強運動,注意排。第三,加強營養補充,多吃蔬菜、水果、豆類等堿性食品,少食辛辣油膩食物。第四,保持居住環境內空氣流通。
專家介紹:劉敏,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
專業特長:對呼吸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癥病例的診療有獨到的見解,尤其在急、危重病的搶救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重癥支氣管哮喘、重癥肺炎、慢阻肺并多臟器功能衰竭等的診斷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周四上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