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兒童醫院專家介紹:在日常生活中,常可見到一些孩子的身體和他們的年齡相比,顯得過分矮小,生長發育情況也不正常。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和醫生總認為是生理或遺傳上的原因。但是,醫學家們發現,得不到足夠的父母之愛往往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醫學上稱為“心理性矮小癥”。
“心理性矮小癥”是指孩子缺乏父母的愛撫,精神上受到壓抑,致使孩子生長發育產生了障礙而出現的矮小癥。孩子缺乏愛撫為什么長不高呢?美國著名的精神病學家霍勞博士指出:孩子長期生活在精神壓抑、無人關心或經常挨打受罵、歧視冷漠的家庭環境中,就會導致體內激素的障礙,引起生長發育障礙而個子矮小。有關統計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西班牙、朝鮮、越南等國失去雙親的孤兒,平均身高要比同齡兒童矮幾厘米。科學家們為此做過試驗,他們將一批受到精神壓抑的孩子安置到和睦歡樂的環境中,讓他們受到模擬親人的愛撫和家庭的溫暖,3個月后約有95%的孩子發育情況很快發生變化,生長停滯現象得以消除,身高得到明顯的增長,基本上接近其他同齡兒童身高增長的水平。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愛撫的缺乏、精神上的壓力和心靈的創傷,都可導致神經——體液——內分泌等功能紊亂,致使生長激素、甲狀腺素等有助于長高的激素分泌減少,從而引起孩子的生長發育障礙。
為此,家長應充分關心和愛護孩子,使他們得到足夠的父母之愛,這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