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多少人每次去拿體檢報告都特別提心吊膽,尤其是看到報告上出現:“結節”、“息肉”等字眼,心里更是沒有底……那么,遇到哪些情況需要特別當心,哪些狀況不必過分擔心呢?徐州市中心醫院專家說,結節只是影像學上描述的一個名詞,指在超聲、CT或核磁共振等檢查是看到的異常信號影,而不是病灶的性質。
肺部結節:90%以上是良性的
現在,身邊人被查出肺小結節的消息也漸漸多了起來。曾有媒體稱每三人體檢CT就有一人被查出肺小結節,雖然這一數據真實性有待考證,但其檢出率越來越高是不爭的事實。這其實和CT技術的日新月異大有關系——先進的CT機已能洞悉到直徑2至3毫米的結節。但在這些肺小結節中,惡性占比相當低。看到體檢單上的“肺小結節”字樣不用過于提心吊膽,因為肺部結節可能是肺炎、肺結核,也可能是以前肺結核留下的疤,而真正是肺癌的比例很小。我們要綜合考慮結節的大小、密度、形狀來判斷其性質。

CT報告中常會表明肺部結節的大小,而這是判斷其惡性與否的關鍵信息。一般來說,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就越大。8毫米至3厘米的結節通常被稱為肺結節,8毫米以下則被稱為小結節,而4毫米以下則被稱為微小結節。隨著結節增大,惡變率就會顯著增加。如果結節的直徑超過1厘米,惡性程度就大大增加了,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立刻進行進一步檢查。微小結節是肺癌的概率不到1%;直徑在6-8毫米之間的肺結節,肺癌概率在0.5%-2%;直徑大于8毫米的肺結節,肺癌概率大于3%。
對于結節密度,低密度和高密度的字眼最為常見。如果看到高密度或實性的字樣,意味著警報級別比較低。炎癥留下的肺部結節大多是實性,這部分結節為良性。如果報告中提到“鈣化”二字,說明結節基本上是良性的。如果看到“毛玻璃影”的字樣,則說明結節密度比較低,它是在提醒我們不能太大意了,因為毛玻璃影可能是早期癌癥的信號。有統計表明,直徑小于5毫米的毛玻璃影結節中,惡性占比3%,而直徑大于5毫米的此類結節中,惡性占比明顯增高。因此,密切觀察,明確結節性質變得非常重要了。另外,還有一種結節介于毛玻璃影和實性結節之間,常被描述為亞實性結節,這種情況比毛玻璃影更危險,因為,這說明細胞成分在結節內不斷生長,是惡性程度增高的信號。
有些結節雖算很小,但是形狀不好,則要密切關注,盡早確定結節性質。如果CT檢查報告中有“分葉”一詞,或提示結節中有空泡,有毛刺,或是胸膜凹陷,那么不管結節有多小,都要引起重視,因為有可能是早期肺癌的信號。
在體檢中查出肺部小結節或微小結節一般不需要立刻治療干預,但要密切觀察。我國的《肺部小結節中國專家共識》中提出了具體的方案。根據結節的大小,隨訪的時間要求也不盡相同。直徑4毫米至6毫米的微小結節一般6至12個月進行復查,直徑6毫米至8毫米的小結節3至6個月復查,直徑大于8毫米的結節則應按3個月、9個月、24個月的時間段進行復查,如果兩年內結節無變化,則良性可能性大。之后可每隔一年或每隔兩年復查。
復查的項目除了CT外,最好再驗一下腫瘤標志物指標,兩者結合更利于準確判斷。若結節大于8毫米的話,復查時也可以考慮PET-CT。這是一種將CT技術和PET技術相結合的檢查手段,它利用了腫瘤高代謝、高攝取糖的特性,能極敏感識別早期腫瘤。
甲狀腺結節:95%都是良性,體積過大的要當心
人的壓力和精神緊張也可能會造成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高。
成人中約4%可發生甲狀腺結節,但惡性病變并不常見。甲狀腺結節中95%的結節都是良性,因此不必太過焦慮。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對身體并無影響。

只有少數結節體積過大致使呼吸、吞咽困難,蔓延到胸腔,或高度懷疑其為惡性時,才需要進行必要的手術治療。而一些體積較小且對身體沒有明顯影響的結節,一般無需處理。
膽囊息肉:超過1厘米風險比較大
膽囊息肉其實就是膽囊黏膜上隆起的一個“肉疙瘩”,算是良性腫瘤,是否會發生癌變,主要取決于息肉的大小。
一般來說,息肉直徑在0.1厘米或0.2厘米以下,患者完全不必恐慌,每1-2年做一次B超檢查即可;但如果膽囊息肉直徑超過1厘米那就有高度癌變的風險了。患者需要進行病理檢查,一旦癌變則需立即切除膽囊,嚴重者還需要做切肝手術。
結直腸息肉:分清炎性還是腺瘤性
部分腸息肉易癌變,應該及時治療。腸息肉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兩種,前者為良性,后者則容易發生癌變,若不經過治療,在50歲前發生癌變的幾率非常大。
提醒大家,一旦發現腸息肉,不可等閑視之,要弄清腸息肉的性質,特別是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及時通過手術切除。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