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有過“痛經”的經歷,大多抱著“忍忍就過去了”的想法。殊不知,這背后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作祟。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婦科微創中心首席專家段華教授圍繞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幾個關鍵問題進行了解答。
近年來,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率在逐年增加,且呈現年輕化趨勢。相關數據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在育齡期婦女中發病率高達10%~15%,其實,現實生活中這一疾病的發病率更高。
1、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當子宮腔里的內膜“跑到了”宮腔以外,并在相應部位種植、生長,這種情況統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癥。
異位的子宮內膜也會隨著月經周期出血脫落,當脫落的子宮內膜無法通過自然通道排出體外時,它們會在局部積聚并逐漸形成結節、包塊。育齡女性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高發人群。
子宮內膜異位癥最常見的病變部位是盆腔,盆腔腹膜、卵巢、輸卵管、子宮直腸窩、膀胱、輸尿管等都是異位內膜可能侵犯的部位。少數患者的異位子宮內膜會出現在鼻腔黏膜、腹壁切口、會陰切口、肺部和坐骨神經上。相比盆腔內的子宮內膜異位癥而言,盆腔以外的病灶都被稱為特殊類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率比較低。
2、患者會遇到哪些問題?
由于侵害部位不同,子宮內膜異位癥導致的癥狀也會有所不同。首先是身體的不適。如痛經、性交痛、排尿痛等各種急性或慢性疼痛。其次,由于盆腔的內部環境被改變,可能會影響到輸卵管、卵巢的正常功能,導致女性不孕。最后,盆腔外的特殊部位如肺部、鼻腔等如果出現異位的子宮內膜,可能出現周期性的咯血、流鼻血等癥狀。
3、患者一定會痛經嗎?
根據生殖系統有無器質性病變,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疼痛有很多種表現和類型,大部分患者的表現是繼發性痛經,伴隨著月經來潮,出現腰酸,下腹部墜脹、疼痛等不適癥狀。如果一位育齡期女性,痛經程度超出正常的生理期疼痛,且每個月都在加重,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就應警惕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風險。
由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疼痛感受個體差異較大,導致臨床上出現很多延遲診斷的患者。曾有長期不孕的患者,并沒有明顯痛經,但檢查的結果也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因此,不是所有子宮內膜異位癥都伴有痛經,沒有痛經也并不能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時,醫生通常要結合患者病史和各項輔助檢查如超聲檢查、血清標志物指標測定等綜合判斷。
4、目前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婦科慢性病,由于無法通過手術根治,一旦確診需要進行終生管理。具體到怎樣管理,則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由醫生決定治療方案,即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個體化治療。
影響治療方案選擇的因素有很多,如患者的年齡、癥狀、疾病分期等,患者個人的診治意愿醫生也會考慮。對于有手術指征的患者,可以通過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肉眼可見的病灶并分離粘連,同時手術還能幫助醫生進一步明確診斷。對于嚴重盆腔粘連導致不孕癥的患者,手術治療有望增加自然受孕的機會。不過,手術畢竟是有創治療,因此嚴格控制指征很重要,尤其要避免多次重復手術。
鑒于子宮內膜異位癥復發率高的特點,藥物治療也是重要的治療方法。同樣道理,藥物治療也要結合患者具體病情,由醫生分析后給出用藥方案。總之,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需要進行長期管理,即使是接受了手術治療的患者,根據手術中分期和病變具體情況,術后也需要酌情繼續服藥治療。
5、可以有效預防嗎?
子宮內膜異位癥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謎”一樣的疾病,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它的發生似乎會受到遺傳、免疫力、激素水平以及炎癥因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眾多影響因素中,我們能夠主動改變的是提高免疫力,具體做法是按時作息、均衡飲食。同時,注意經期衛生、減少經期劇烈活動,也能幫助女性降低患病風險。(健康中國)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