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傳染頻道:近日,徐州市傳染病醫院感染科門診,頻繁接到李先生(化名)的電話資咨詢,有時一天就打三、四個電話,電話的內容就是各種各樣的不舒服持續將近半年,因為自己十年前疑是被狗咬過,老是懷疑自己可能是狂犬病,那么李先生的這種癥狀真的會是狂犬病的表現嗎?

造成李先生不能釋懷的主要原因是,狂犬病一旦發病將無藥可救,死亡率是100%,所以造成有一些人對狂犬病產生了恐懼心理,甚至得了“恐狂癥”。

但我們應該了解,狂犬病的潛伏期人平均1-3個月,絕大多數在3個月以內發病,超過1年以上者不到1%。
而感染狂犬病病毒后發病一般全程不超過6天。早期患者會出現低熱、乏力、頭痛、惡心、全身不適等類似感冒的癥狀,繼而出現恐懼不安,煩躁失眠,對聲、光、風等刺激敏感而有喉頭緊縮感,在愈合的傷口及其神經支配區可有癢、痛、麻及蟻走等異樣感覺,持續2~4天后進入興奮期。表現為異常興奮、極度恐懼,發燒,恐風、恐水、怕光、怕聲,咽肌痙攣,多汗、流口水,嚴重發作時可出現全身肌肉陣發性抽搐,咽喉肌痙攣導致呼吸困難。神志多清楚,少數病人可出現精神失常,持續約1~3天后進入麻痹期。患者肌肉痙攣停止,進入全身弛緩性癱瘓,患者由安靜進入昏迷狀態,最后因呼吸、循環衰竭死亡。

所以,像李先生這樣,十年前疑是被狗咬,不適癥狀近半年,根本就不可能是狂犬病,而是一種心理疾病。
另外,人感染狂犬病毒后并非全部發病,被病犬咬傷而未作預防注射者約15%~20%發病,其發病因素與咬傷部位、創傷程度、傷口處理情況、衣著薄厚及注射疫苗與否有關。
還有一些人擔心被雞、鴨、鵝咬了,會不會患狂犬病呢?

生活中導致狂犬病的動物最常見的是狗、貓,面對其他動物的傷害,我們又該如何處理,能不能打狂犬疫苗呢?
據統計,我國狂犬病病例主要由犬傷所致,約占90%左右;其次為貓,占5%左右,其他致傷動物包括馬、松鼠、豬、蝙蝠、猴和獾等。暴露于嚙齒類動物(如老鼠)、家兔或野兔時一般無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預防。禽類(如雞、鴨)、魚類、昆蟲、蜥蠣、龜和蛇等不感染和傳播狂犬病病毒。

所以,如果您是被老鼠、兔子、雞、鴨、龜、蛇等動物咬抓傷時,基本上不要考慮狂犬病的問題,因為目前沒有這樣感染的案例。但是,如果被老鼠咬傷了,要警惕腎綜合征出血熱。被這些動物咬傷后,要根據傷口的大小、深淺等進行相應的傷口處理,必要時打破傷風疫苗。

預防狂犬病的最重要除了接種狂犬疫苗外,傷口的處理至關重要,應該在第一時間內對傷口或暴露部位進行徹底沖洗和消毒處理。局部傷口處理越早越好,應該用流水、最好用20%肥皂水或其他弱堿性清潔劑沖洗15分鐘以上,做到全面、徹底沖洗。條件許可最好消毒處理,比如用碘酒(碘伏)或75%酒精涂擦傷口,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傷口內病毒含量,處理越早風險越小,同時應最快趕到專業醫院進行狂犬疫苗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