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訊:“哪知道使用化妝品也能中毒,都是美容惹的禍。”長春市的宋女士躺在解放軍307醫院腎內科病床上懊惱不已。從去年8月開始,38歲的宋女士就一直在長春市一家私人美容院做美白護膚。今年6月20日,宋女士開始出現脫發、眼瞼及雙下肢浮腫等癥狀,就診結果顯示其血汞含量達到每毫升168納克,尿汞含量達到每毫升1012納克,分別超出正常值的160倍和1000倍,最終被確診為慢性汞中毒合并腎病綜合征。
“三無”美白產品導致汞中毒
回憶起自己的美白經歷,宋女士說,她每天都要使用面部美白日霜、晚霜和面膜,晚上還要涂抹全身美白護膚霜。不僅如此,她還連續做了幾個療程的電離子導入。與宋女士同住一個病房的還有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和河北省的2位女青年,她們都是使用化妝品進行祛痘、祛斑造成汞中毒的,引發感冒、腰酸腿痛并浮腫。
解放軍307醫院腎內科主任王漢斌教授告訴記者,與上訴3位患者有相同經歷的患者并不在少數。從今年1月開始,該科先后收治了100名汞中毒引發腎功能損害的患者,其中半數均有使用美白化妝品的經歷,且這些患者的共同點是都在個體美容店進行過美白保養或購買了“三無”化妝品。
在采訪中,記者拿到了一款名為“纖迪回春素(祛斑1號)”的美白產品,白瓶紫蓋的塑料包裝做工粗糙,產品包裝上既沒有生產廠家和生產日期,也沒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王漢斌說,這款產品來自于一名已經痊愈出院的汞中毒患者,經過檢測,該化妝品汞含量超標近萬倍。
王漢斌說,根據國家《化妝品衛生規范》,化妝品中本身不應添加汞,如果只是原料本身微量含有,上限也不能超過每公斤1毫克的比例。
“一些私人美容店為了追求美白效果,使用汞含量嚴重超標的化妝品,而這些汞可在常溫下揮發,并經消化道、呼吸道、表面皮膚接觸等被機體吸收。如果每天多次使用化妝品,汞的慢性積聚作用就逐漸顯現,導致汞中毒,引起腎病綜合征。”王漢斌直言。
不含汞的美白產品也能美白
不含汞的美白產品能不能美白?空軍總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劉瑋告訴記者,目前,維生素C、熊果苷、曲酸、甘草提取物等都是國家允許化妝品添加的物質,都可以通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或抑制黑色素體轉運、影響黑色素細胞成熟等途徑,實現美白祛斑,同時不帶來其他生理毒性。
劉瑋強調,美白是多種措施綜合改造的過程,需要從內而外調養,包括防曬、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情,少食用增加皮膚黃色素的地瓜、南瓜、橘子等,多食使用無色素水果,例如黃瓜、蘋果、番茄、西瓜等。同時,還可以使用合格的美白化妝品,或就診專業的美容機構或皮膚病科室,尋求專科醫務人員的幫助。
“如果不慎使用不合格的美白祛斑化妝品一段時間,并出現乏力、多夢、頭暈、失眠、性情煩躁、記憶力減退等癥狀,應該警惕是不是重金屬中毒,特別是汞中毒。”王漢斌特別提醒,準備懷孕及孕期、哺乳期的婦女,不應做增白美容。劉瑋表示,消費者應通過正規途徑購買國家批準生產的美白祛斑產品,切不可聽信短期、速效、美白等功效宣傳;要堅決抵制小作坊式的“三無”產品,美容院作為衛生監督管理的“死角”則需加強重點監管。
劉瑋提示,衛生部已在全國范圍內指定包括空軍總醫院在內的21家醫院,作為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如果消費者認為自己使用化妝品受到傷害,可到這21家醫院中的任一家醫院進行鑒定,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