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研究生課學習了《中醫食療學》,讓我很有收獲,中醫是我國的瑰寶,是炎黃子孫與眾不同的健身之術。也許是職業的敏感,隨著老師精彩的講演,我的思緒最終圍繞在血透患者的飲食調護中。
現代的血液凈化技術使腎衰竭患者的生存時間延長,生活質量提高,但由于患者的水鈉受限,味覺減退,多數患者存在營養代謝紊亂現象,如果將《中醫食療學》和《現代營養學》相互融合共同應用到他們的生活中,通過飲食調護,改善其營養狀況,可以減少透析并發癥的發生。
根據病情補充營養,飲食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食物的性味必須與病情屬性相適宜,按照“虛則補,實則瀉,寒則熱,熱則寒。”的原則選擇食物。還要經常調換口味,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進患者的食欲。規律性透析患者的飲食調護原則,要為機體提供足夠的營養,預防水鈉潴留、高鉀血癥、高脂血癥。
1、補充蛋白質,規律透析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可放寬,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氮質血癥可以糾正,原則上不用限制蛋白質的攝入,血透本身有促進蛋白質異化作用,即使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透析時也會出現負氮平衡,因此透析患者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成人攝入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約1.0-1.2克。可選擇必須氨基酸含量為總量三分之二的高效價蛋白質食物,主要有肉、奶、蛋、魚、家禽等。根據中醫食療學“醫食同源”的說法,給患者推薦幾道藥膳:
(1)貧血者——紫河車雞蛋羹:紫河車粉3克,雞蛋一枚。
(2)脾腎陽虛,水濕泛濫者——黃雌雞肉粥:黃雌雞1支,黃芪、熟地各30克,粳米50~100克,肉桂6克。
2、限制液體入量,透析患者因尿量減少,過多的水分會在體內潴留,引起肺水腫,高血壓,心力衰竭以及全身浮腫,導致各種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危及生命。因此要少食含水多的食物,如各種水果、蔬菜、牛奶、稀飯、米飯、面條等。透析患者常常認為多余的水分都會通過透析清除,其實大量快速的清除水分會引起血壓下降,痙攣,頭痛甚至暈厥,因此建議患者透析間期注意監測自己的體重和血壓,體重增加保持在1-2公斤以內,血壓控制在130-140/70-80毫米汞柱為宜。根據中醫食療學推薦的藥膳為:
(1)水腫者——大蒜煽鯽魚方:鯽魚一條,獨頭蒜一個。
(2)高血壓者——清蒸活甲魚:活甲魚500克左右。
3、防止各種微量元素的蓄積,腎衰患者各種離子代謝障礙,其中高鉀血癥,危害最大,表現為肌肉無力,心力失常,甚至心跳驟停,危及生命。因此腎友們要盡可能少的攝取含鉀食物。如豆類,菜豆,菠菜,番茄,蘑菇,葡萄,香蕉,可可,咖啡及各種堅果類食品和海產品。特別想吃水果時可以在透析中少量進食,蔬菜可以通過烹調的方法去鉀食用。此外,高鈉血癥對透析患者的影響也比較大,過多的鈉可導致水潴留,體重增加,而透析時的低鈉透析液和大量的超濾,容易引起患者肌肉痙攣,低血壓,頭痛等不適癥狀。因此飲食中要限制鈉的攝入,避免選擇含鈉高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各種醬制品,腌制品等。為了增加患者食欲,可以改革烹調方法,根據個人情況選擇糖醋口味或酸辣口味等。除外高磷血癥在透析患者中也比較常見,高磷可導致腎性骨病和甲狀旁腺亢進,是透析患者比較嚴重棘手的遠期并發癥。控制高磷的主要方法是低磷飲食和使用磷結合劑。日常飲食中含磷高的食物主要有奶制品,蛋黃,各種動物的內臟,豆制品,花生,芝麻,海草類,香菇,榨菜等。菜湯中也含有較多的磷,應少喝為佳。偶爾想吃含磷高的食物,食后一定要額外服用磷結合劑。
徐州中醫院專家介紹:現在臨床上,很多腎友們并不關注自身營養方面的問題,對科學飲食也是一知半解。有的盲目忌口,造成自體營養不良、貧血加重;有的則片面認為透析萬能,不控制液體入量和食物種類,造成水鈉潴留,心肺衰竭,血壓升高。這些都是造成透析各種并發癥發生的直接或間接原因,從而影響患者生存率。我們醫務人員有責任將中醫食療學的知識與透析飲食原則相融匯,推薦給腎友和家屬們,讓患者避免進食過甜或油膩食物,及時補充維生素、水分,維持鈉鹽平衡,滿足機體修復的需要,同時控制透析間期體重的增加,提高透析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讓他們找回自信,最大限度的回歸社會。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希望我能將課堂上學到的中醫食療知識溫故知新后,把正確的理念傳遞給廣大的腎友們,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體現中醫的傳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