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院/消化科: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是指在內鏡下,使用高頻電刀與專用器械,將胃腸道病灶與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層逐步剝離,以達到將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ESD已逐漸成為治療胃腸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有效方法。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主要適用于哪些病變的治療?
主要適用于胃腸道早期癌或癌前病變。臨床上,ESD常應用于以下消化道病變的治療:
1、消化道息肉及各種癌前病變,尤其是直徑大于2cm的病灶,推薦ESD治療,可以一次完整切除病變;2、消化道早期癌,對局限于粘膜層和沒有淋巴結轉移的粘膜下層早期癌,ESD治療可以達到外科手術同樣的根治效果;3、粘膜下腫瘤,如平滑肌瘤、間質瘤、脂肪瘤等。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有哪些優點?
ESD的優點為:ESD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較大病灶,損傷小,費用低,術后恢復快。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安全性怎樣?
與外科手術一樣,ESD也有一定危險性。主要并發癥為出血、穿孔,發生率約5%-8%。對于術中出血,可在內鏡下電凝或使用鈦夾等方法控制;ESD并發穿孔通常較小,一般在術中即可發現,可予鈦夾縫合、術后胃腸減壓、禁食、防治感染等綜合方法治愈。
專家簡介:
胡兵,主任醫師,教授,醫學碩士,消化內鏡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會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委員,江蘇省肝病學會委員,徐州市消化內鏡協會副主任委員。畢業后一直從事消化專業,率先在淮海經濟區開展內鏡下膽管取石術(不開刀),并獲2002年度“徐州市新技術引進獎”;并率先在淮海經濟區開展內鏡下消化道息肉摘除術,內鏡下疣狀胃炎治療,膽道及食管支架的放置,消化道出血的內鏡下治療;近期又開展了內鏡下粘膜剝離術治療消化道上皮內瘤變,并獲得2013年度徐州市新技術引進獎。開展的內鏡下鈦夾治療消化道出血、小穿孔等在淮海經濟區處于領先地位。另外,中西醫結合治療萎縮性胃炎、肝炎亦是其技術特長。發表省級以上論文20余篇。2006年有一項課題獲“徐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又于2002年和2006年分別獲市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今年又率領課題組獲得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共兩項省級課題;2010年又有兩項課題在徐州市科技局立項;2010年獲徐州市人民滿意醫務工作者稱號。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四、六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