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院/中醫頻道: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人類感染的真菌主要來自外界環境并通過接觸、吸 入或食入而感染。少數致病菌可直接致病,多數則在一定條件下致病,后者稱為條件致病菌。
根據真菌入侵組織深淺的不同,臨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為淺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淺部真菌主要指皮膚癬菌,侵犯人和動物的皮膚、毛發、甲板,引起的感染統稱為皮膚癬菌病,簡稱癬。
徐州市中醫院 皮膚科副主任李敬果表示,目前淺部真菌病主要按發病部位命名,如頭癬、體癬,股癬,手癬和足癬等。
頭癬:多累及少年兒童,成人少見。根據致病菌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黃癬、白癬、黑點癬、膿癬。
體癬和股癬:體癬指發生于除頭皮、毛發、掌趾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膚癬菌感染;股癬指腹股溝和臀部的皮膚癬菌感染。夏秋季節多發,肥胖多汗、糖尿病、慢性消耗疾病、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為易感人群。
手癬和足癬:手癬指皮膚癬菌侵犯指間、手掌、掌側平滑皮膚引起的感染;足癬是足趾間、足跖、足跟、足側緣的皮膚癬菌感染。本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用手搔抓患癬部位或與患者共用鞋襪、手套、浴巾、腳盆等是主要傳播途徑。
甲癬:多由手足癬直接傳染,易感因素有遺傳因素、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局部血液或淋巴回流障礙、甲外傷或其他甲病等。
花斑癬:又名汗斑,是馬拉色菌侵犯皮膚角質層所致的表淺真菌感染。發病與高溫潮濕、多脂多汗、營養不良、慢性疾病及應用糖皮質激素等因素有關,可能具有遺傳易感性。
真菌的預防辦法
1、控制傳染源:真菌病的傳播誘因尚未完全清楚,例如手足癬為何可以單側發病,而對側長期不被傳染。但眾所周知,許多真菌病(如頭癬)傳染性是不可忽視的,應早期診斷和治療,及時控制傳染源,以防蔓延擴散。
2、阻斷傳染途徑:避免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源,如患者及患癬動物。對公共場所的用品及病人的用品均應予以消毒。
3、加強個人預防: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勤洗澡、勤換衣服。
4、為預防系統性真菌病,進入真菌污染的環境和實驗室時應戴防護口罩及手套。
5、勿吃霉變的花生、水果、糧食等。
6、若病人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者,應定期進行 痰、尿、鼻腔分泌真菌培養。
7、腳氣而言則要保持良好的腳部環境,避免鞋襪中殘存的真菌引起腳氣復發或外部再感染,可常換、常洗、常曬鞋襪,不要與別人共用鞋襪、拖鞋、腳盆、擦腳巾以及指甲刀等用品。
專家介紹:李敬果 徐州市中醫院 皮膚科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醫學碩士 醫療美容主診醫師。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專業委員會瘡瘍學組成員,徐州市醫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畢業于南通大學皮膚性病學專業。從事皮膚科臨床、科研教學工作十余年,曾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醫院進修學習,在皮膚病理方向精益求精,能結合皮膚病理學對一些少見疑難皮膚病作出較正確的診斷,并有其獨特的見解。多次參加全國及省級皮膚科學術會議,并交流經驗,擅長運用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痤瘡、銀屑病、脫發、濕疹、帶狀皰疹等皮膚科常見疾病,對大皰性皮膚病、藥疹等危重皮膚病有豐富的治療經驗,對皮膚腫瘤、皮膚病理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主持及參與省市級科研課題4項,在及省級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著、論文10余篇。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二全天
徐州中醫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