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多發性抽動癥在臨床上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也越來越多見,對治療方法的認識也逐步在提高。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在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療效好、實施方便的綜合療法,即心理疏導、中藥口服和耳穴貼壓。
一、診斷標準
1、起病年齡在2—12歲,可有疾病及情志失調的誘因或有家族史。
2、不自主的眼、面、頸、肩、上下肢肌肉快速收縮,以固定方式或重復出現,無節律性,入睡后消失。在抽動時,可出現異常的發音,如咳嗽聲、呻吟或粗言穢語。
3、抽動受意志控制,可暫時不發作。
4、癥狀呈慢性過程,但病程呈明顯波動性。
5、實驗室檢查多無特殊異常,腦電圖正常或非特異性異常,智力測試基本正常。
二、治療方法
(一)心理疏導法
1、家長心理排解
首先要讓家長認識到患兒所出現的各種抽動表現是疾病本身的病態表現,而不是患兒調皮或有意所為。同時向家長解釋本病的性質和可能的轉歸,讓家長了解抽動對患兒的精神活動和身體本身并無明顯的影響,也不會因為抽動使患兒變傻,更不會發展成精神病,消除家長一些不必要的思想顧慮。家長要給孩子創造輕松愉快的環境,合理安排好孩子的日常生活,減輕學習壓力和負擔。
2、患兒心理行為治療
(1) 消除患兒心理困擾 減少焦慮、抑郁情緒,適應現實環境,積極參加各種有趣的游戲和活動,轉移注意力,避免過度的興奮激動和緊張疲勞,減少看電視的時間,特別是以眨眼為主要癥狀的患兒,盡量不看電視,不玩電腦。
(2) 正性強化法 幫助患兒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動行為,只要患兒的抽動行為有點減輕,就及時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以強化患兒逐步消除抽動癥狀。
(3)集結練習法 故意讓抽動動作進行一段時間,然后再休息一段時間。抽動動作的快速重復可導致“反應性抑制”和抽動動作的減少。
(二)中藥治療
選用本院自制制劑腦靜Ⅰ號合劑口服,2—5歲每次15毫升,6歲—10歲每次20毫升,10歲以上25毫升,均每日3次。1個月為1療程。
(三)耳穴貼壓法治療
方法 選用王不留行籽以0.5×0.5厘米的膠布貼壓在耳部穴位上,左右耳交替貼壓,3天一換。每天按壓王不留行籽,以疼痛為度。1個月為1療程。
三、分析討論
多發性抽動癥其臨床特征為慢性的、波動的、多發的運動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發聲,可伴有諸多行為問題,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睡眠障礙等。它增加了本病的嚴重性和復雜性。但目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治療方法未有突破性進展。當前治療主要是用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如氟哌啶醇,雖然療效較好,但易出現椎體外系反應,患兒不能耐受而終止治療。再如泰必利副作用少而輕,但也有頭昏、乏力、嗜睡、胃腸道反應,影響患兒正常學習。所以尋找療效好、副作用少的治療方法一直沒有停止。
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僅用藥物治療是不夠的。我們通過仔細詢問病史,幾乎所有的患兒都有過精神壓力,像驚嚇、憂傷、情緒激動、看恐怖的動畫片。如有一個2歲的女童,因家中無人照看被送入幼兒園,不久孩子出現不停地眨眼,經眼科會診,排除眼科疾病,診斷為抽動癥。治療上我們首先和家長交流看法,要求家長克服困難,暫時停止送孩子上幼兒園,緩解孩子心理壓力。配合耳穴貼壓和腦靜Ⅰ號口服,一個療程后,眨眼癥狀消失。這是我們治療中年齡最小的患兒。
我們還發現耳穴貼壓治療抽動癥有非常好的療效。且方法簡便,患兒易于接受。耳廓的皮下有極為豐富的神經血管淋巴分布,所以耳廓與人體各部分存在著生理病理聯系,刺激耳穴可以診斷治療疾病。
在治療多發性抽動癥的過程中,我們從心理疏導入手,中藥口服為主,配合外治耳穴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