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醫藥頻道:人體處理藥物最大的“化工廠”是肝臟,在與藥物的親密接觸中,首先受到毒副作用傷害的就是肝臟,用藥不慎時可能造成肝損害。
目前發現引起肝損害的藥物超過1000種,以抗結核藥、中藥類、抗菌藥、抗腫瘤藥、抗甲狀腺藥等最多見,多發生在用藥4—8周內。
每到春暖花開就不停地打噴嚏、流眼淚的過敏體質者,對藥物的反應更敏感,更容易出現藥物性皮炎、蕁麻疹、哮喘等不良反應,藥物性肝病的發生率更高。臨床上發生的藥物性肝病有很多受人體的致敏狀態、個體遺傳差異等影響。
藥物性肝病臨床表現以全身疲乏、食欲減退、討厭油膩食物、小便發黃、黃疸等居多,少數出現瘙癢、關節酸痛、關節炎等。若發現不及時,可發展為各種急慢性肝病,輕者停藥后可自行恢復,重者可能危及生命。監測肝功能是發現藥物性肝損害的首選方法,過敏體質者或者使用有可能損肝藥物的患者,最好定期檢測血常規、肝功能,早期發現并及時停用藥物。
過敏體質的人看病時應及時向醫生反映既往的過敏史。醫生給這樣的患者選擇藥物時更應慎重,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肝病史、目前的肝腎功能等,尤其是新生兒、老年人、肝腎功能不全者,更要注意藥物的使用時間和劑量。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勿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出现不适请及时至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閱讀下一篇
雄黃遇熱氧化成砒霜 盤點那些“有毒”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