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醫藥頻道:4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報告分四部分介紹了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總體進展、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情況、風險控制措施情況以及重點提示關注的幾方面問題。
其中,報告顯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患者情況中,65歲以上老年患者的報告占23.5%,較2015年升高了2個百分點。
就此,小編為大家梳理就醫用藥時的重點不良反應情況,并就老年患者用藥問題的現狀、形成原因、注意事項進行了采訪。
報告 老年患者用藥不當數量增多
報告顯示,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143萬份,較2015年增長了2.3%。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患者情況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接近0.89:1,女性略多于男性,性別分布趨勢和2015年基本一致。
記者注意到,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病例報告中,14歲以下兒童患者的報告占9.9%,與2015年持平;65歲以上老年患者的報告占23.5%,較2015年又升高了2.0個百分點。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懷疑藥中,化學藥品例次數排名前五位的類別依次為抗感染藥(占化學藥品總例次數的43.9%),心血管系統用藥(占10.4%),鎮痛藥(占6.2%),電解質、酸堿平衡及營養藥(占5.9%),腫瘤用藥(占5.8%)。
另外,2016年化學藥品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最常見的藥品是抗感染藥,構成比為35.0%,較2015年降低0.9個百分點;其次是抗腫瘤藥,占22.8%,與2015年持平。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生物制品中,抗毒素及免疫血清占28.5%,細胞因子占23.2%,血液制品占4.9%,診斷用生物制品占0.1%。
按劑型統計,2016年化學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制劑占64.9%、口服制劑占32.1%;生物制品90%以上為注射給藥。
本地 有老年患者吃藥吃出病來
今年76歲的張大爺,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和上呼吸道感染,多種疾病纏身的結果就是一天要吃16種藥,每日用藥量累計算下來,他一天需要吃32片藥。
最終,張大爺因為吃藥引發的體位性低血壓住進了醫院。
同樣, 59歲的陳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每次要服用多種藥物,最近他總是感到頭昏,而且走路時跌倒了幾次。檢查后發現,正是由于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才引起了頭昏。
對于心血管方面的專家張醫生來說,類似的患者在他的接診中經常會遇到。“有一位老年患者眼睛出血,因為她有腦梗,來找我就診。結果經過了解,得知她同時吃了銀杏葉膠囊和和阿司匹林,我就建議她先把阿司匹林停了。”同時張醫生叮囑這位老年患者,“您的偏頭痛可暫緩治療,血壓也基本正常,先治療腦梗要緊。”
在張醫生的印象中,有一次他上午共接了大概三十多位患者,像上述那位老年患者一樣亂用藥、用錯藥,出現不良反應的就占一半以上。
國內一項調查顯示,有51.33%的老年人每天服藥,其中18.74%的老年人每天同時服用3種藥物,2.52%的老年人同時服用6種以上藥物。“老年人病多,常常多科看病,要吃的藥特別多。很多老年人在用藥方面有很大誤區。”多位醫生均表示同一觀點。
提醒 老年人怎樣正確服藥?
今年62歲的王老先生,有高血壓病史,一直服用抗高血壓藥和阿司匹林。
最近,他因牙痛就診,醫生囑咐他用克林霉素膠囊和甲硝唑片治療,3天后,他覺得咽部有異物感,胸骨后灼熱、疼痛,并且吞服困難。
王老先生只好再次去醫院,做食管鏡檢查,顯示黏膜水腫、出血,診斷為藥物性食管炎。
醫生不得不讓他暫停目前的藥物,休息一段時間,癥狀才得以緩解。
很多老人普遍認為,只要是醫生給開的藥,都吃下去就會對身體有好處,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醫生一般都會給出醫囑,但老年患者多數不予理會,導致有些醫囑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在我市一家醫院供職的藥房人員介紹說,患者千萬不能擅自用藥或者是重新搭配服藥。
有醫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老年人慢性病用藥居多,而慢性病并不是吃藥就會產生效果,所以老年人首先要堅持服藥適度原則,不能苛求“藥到病除”。其次,家人在老人服藥時要起到監督作用,替老人閱讀服藥說明書,發現疑問及時請教專業醫生,不能讓兩種“相沖”的藥品同時服用。
這位醫生說,無論哪種藥品,服用時都要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以讓患者身體有適應能力。“老年人身上會有不同病,吃的藥也要有針對性,先治療重的,再吃藥治療病情不急的。”該醫生認為,一次吃藥的品種不能超過5種。
有專家就提醒老年患者,長期服藥的老年患者,如果發現身體重量減輕或者加重,就要第一時間去醫院診斷。發現其他不適,也要找專業醫生咨詢,“如果有條件的,可以在長期服藥一段時間后,就去醫院進行一次體檢。”
●鏈接
用藥安全9原則
合理用藥應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原則,注意時間、劑量、藥物、給藥途徑和正確利用。
1、減少藥物種類、慎用新藥。如果同時服用5種藥以上,老人因不良反應而跌倒的幾率會高很多。
2、說明書里有禁忌使用、慎用,要注意預防。老年人腎功能在逐漸減弱,服用藥效比較強的藥要注意。如果服用了降壓藥、止疼藥、降糖藥、治療帕金森藥物、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藥物或感冒藥,一定要看看說明書,以防用藥后引起不良反應而跌倒。降糖藥在老年人群中有發生低血糖的危險。還應注意容易引起便秘的藥,以防引發腦出血。
3、中西藥不能隨意混用。比如,很多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吃降壓藥的同時,還長期吃中藥,其實這是不科學的,最好請中醫辨證施治。
4、不隨意停藥、減藥或急于求成加大劑量,不隨便推薦別人用藥。比如,治療腦部疾病的藥、失眠的藥,都是從小劑量開始。高血壓患者不能驟然停藥,否則特別容易引發腦出血。
5、認真記錄自己服用后發生過敏的、吃了沒效果的藥。比如磺胺過敏,一般間隔幾十年后仍會在身體同一部位發生不良反應。
6、注意服藥時間,按時吃藥。一般他汀類的藥晚上吃效果比較好,降壓藥早晨吃效果比較好,以防夜間進入睡眠后血壓驟降。
7、給藥途徑要注意。
8、藥品的保存。醫院藥品都有嚴格的儲藏條件,是冷凍保存,20℃以下,還是8℃以下都有嚴格要求。
9、用藥出現副作用應及時告訴藥師,每次就診時,最好帶上正在服用的藥物清單或藥盒。
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病例報告
65歲以上老年患者的報告占23.5%,較2015年升高2個百分點
其中,化學藥品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
最常見的藥品是抗感染藥,構成比為35.0%
其次是抗腫瘤藥,占22.8%
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生物制品中
抗毒素及免疫血清占28.5%
細胞因子占23.2%
血液制品占4.9%
診斷用生物制品占0.1%
按劑型統計,化學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
注射制劑占64.9%
口服制劑占32.1%
生物制品90%以上為注射給藥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