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哮喘病人中,一半以上存在運動誘發哮喘的現象。而有些病人的唯一誘發因素就是運動,即運動性哮喘。
運動性哮喘的發生與年齡、性別無關,常見于兒童和青年,這與他們比較喜歡運動有關。多數患者在運動1~10分鐘即可出現咳嗽、胸悶、氣急和氣喘,胸部聽診可聞及哮鳴音。哮喘發作后及時終止運動,哮喘仍將持續,2~5分鐘達到高峰,持續1~45分鐘漸趨平復、緩解。
運動可誘發哮喘發作,但不等于哮喘患者不能運動。恰當的運動對增強患者的體質、增強抗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和肺通氣功能是有好處的。一般認為可能使患者大量丟失熱量和水分的劇烈運動項目不適合于哮喘患者,如登山、長跑、馬拉松賽、短跑等,而游泳則影響較小。
一些藥物對哮喘患者運動的進行也能起到保障作用。常用的藥物有:
1. β2受體激動劑:有預防和治療作用。運動前15~30分鐘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2~3次,可維持4~6小時,一般可獲理想效果,保證運動順利進行。一旦發生運動性哮喘,及時吸入上述劑量沙丁胺醇,能快速緩解哮喘發作。
2. 色苷酸鈉:能穩定肥大細胞,但無支氣管擴張作用。其主要用于預防哮喘發作,必須較長期正規治療。吸入色苷酸鈉粉劑20毫克或氣霧劑(MDI)10毫克可預防發作,維持4小時。
3. 抗白三烯藥物:對運動性哮喘有預防作用,但對哮喘急性發作時的支氣管痙攣無緩解作用。
4. 抗膽堿能藥物:常用異丙托溴胺霧化吸入,其作用較弱,但對大氣道阻塞的舒張作用較色甘酸鈉好。
5. 糖皮質激素:無論口服、靜脈注射還是氣霧劑吸入,對哮喘的發作均沒有明顯的預防作用。但長期規律地使用可抑制氣道炎癥反應,降低氣道反應性,從而防止運動性哮喘的發作。
因此,哮喘患者只要清楚自己疾病的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必要時使用預防性藥物,就一樣可以運動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