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患上抑郁癥也不自知。抑郁癥往往使人陷入疾病的痛苦無法自拔,大多都會求助于抗抑郁的藥物。然而,抗抑郁藥物并不是萬能的神藥,早在2008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就發出警告,認為抗抑郁藥會增加患者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自殺的風險……一方面為了治療抑郁癥而使用抗抑郁藥物,另一方面又要警惕抗抑郁藥物導致的自殺,同時還要被“撤藥綜合征”和“抗抑郁藥上癮”所困擾。一顆小小的藥丸里包含了如此多的謎團,讓身處抑郁漩渦中的人們感嘆于它的神奇療效,卻又恐懼隨之而來的不良作用。
抗抑郁藥物 只是讓神經遞質恢復到正常水平
抑郁癥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甚至有學者曾經用“情緒感冒”來描述抑郁癥的普遍性。科學松鼠會成員,國家職業心理咨詢師藍楓表示,抑郁癥在學術上講是與狂躁癥相對的一種情感障礙類的心理疾病。人的情緒系統非常奇妙,就像一架構造精良的儀器,我們常常會覺得自己可能出了問題,卻不知道問題究竟是出現在哪里。于是和情緒相關的藥物也就顯得非常神奇,它的奇妙效果甚至讓人把它和成癮類藥物聯系在一起,怕吃了抗抑郁藥物會成癮。那么抗抑郁藥物究竟是怎么運作的呢?
抑郁癥的致病機理現在還不是很明確,但是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抑郁癥的患者某些神經遞質的水平比正常人低。所以抗抑郁的藥物也都是針對神經遞質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案,一般的作用機理都是增加單胺遞質的釋放或者減少遞質的代謝。“其實抗抑郁藥本身并沒有成癮性,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讓抑郁癥患者的某些神經系統功能恢復到正常人的水平。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勿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出现不适请及时至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閱讀下一篇
慢性中毒表現為食欲不振、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