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高校里那些試讀、留級或被退學處理的“問題生”中,超過8成與平時沉湎電腦游戲或上網娛樂不能自拔有關。有關專家認為,一方面高校應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管理,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加強自律和警惕。 華東理工大學近期對本市高校一些因成績不佳被退學處理或留級、試讀的學生進行了一次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這些學生普遍存在長時間“泡”網的現象。超過8成的調查對象不僅經常通宵上網,平時還因為沉迷網絡游戲或是網上看碟片而經常逃課,導致成績滑坡。
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以高分考上大學,但一進校就喪失了積極的人生目標和學習動力,經常在網絡游戲上尋找消磨時光的手段,最后因為曠課和多門不及格被學校勒令退學。他的父母聞訊趕到學校涕淚縱橫,甚至下跪懇求學校再給予孩子一個機會。
據一些學校圖書館的管理老師反映,在校圖書館的各類被偷撕圖書中,涉及網絡電玩游戲內容的最多。這說明很多學生對網絡甚為迷戀,還想再深入“研究學習”,索性就偷撕圖書求方便。
華東理工大學多年從事學生心理治療的專家指出,這些“問題學生”主要是因為過度沉湎于電腦游戲或網絡上,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異常。嚴重的表現包括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自我評價降低等種種癥狀,醫學診斷稱之為“網絡性心理障礙”。患上這種心理障礙,不僅影響正常學業,還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治療才能徹底擺脫。
專家建議,高校可以采取系列措施對大學生上網進行引導和管理,但主要還是靠大學生加強認識和自我約束,外因是條件,內因才是根本.
閱讀下一篇
青春期的心理轉折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