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9月1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6個部門共同印發《中國癌癥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行動計劃》提出建立防治工作領導協調機制等6個具體目標以及腫瘤登記覆蓋全國30%以上人口等4個定量指標,并明確于2017年繪制完成我國首張全國癌癥地圖。為提高抗腫瘤藥物可及性,《行動計劃》還提出探索實施專利藥強制許可仿制制度的可行性。
重點地區重點癌早診率須達50%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環境污染、個人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持續影響,國人癌癥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2013年全國腫瘤登記結果顯示,我國癌癥發病率為235/10萬,死亡率為144.3/10萬。
《行動計劃》定出的6個目標是,建立防治工作領導協調機制;完善癌癥綜合防治網絡;規范腫瘤登記制度;加強癌癥防治科普宣傳;擴大重點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覆蓋面;推廣癌癥機會性篩查和規范化診療,逐步提高重點癌癥5年生存率,降低病死率。《行動計劃》提出的4項定量指標是,腫瘤登記覆蓋全國30%以上人口,癌癥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60%,成人吸煙率下降3%,重點地區、重點癌癥(肺癌、肝癌、胃癌等)早診率達到50%。
提高抗腫瘤藥物可及性
《行動計劃》對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改委等16個部門的職責分工進行了明確,其中衛生計生部門負責制定癌癥防治規劃、規范、技術標準,做好癌癥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技術指導、健康教育、預防診治和監測評估。
《行動計劃》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新藥創制體系,加強藥品知識產權保護,支持研發一批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做好專利到期藥品的生產和上市準備,促進藥品價格下降,提高藥品可及性。國內尚不能仿制的,通過建立談判機制,降低采購價格,加快國內相關藥品上市速度。探索實施專利藥強制許可仿制制度的可行性,提高藥品可及性。
癌癥地圖數據來自腫瘤登記
在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中,加強癌癥防治體系建設被擺在了重要位置。
《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快推進國家癌癥中心機構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國家癌癥中心在全國癌癥防治工作中的技術支撐和技術指導作用。建立全國癌癥防治協作網絡,依托條件較好、能力較強的省級腫瘤醫院,提高區域癌癥防治服務能力。加強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人群癌癥危險因素監測干預、流行病學調查、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設。
對數據的掌握是《行動計劃》提出的重點工作之一,而擴大腫瘤登記覆蓋面則是實現數據掌握的具體手段。《行動計劃》提出,要在3年內逐步擴大腫瘤登記覆蓋面,腫瘤登記覆蓋全國30%以上人口,提高腫瘤登記工作質量,加強全國癌癥信息資源整合收集,定期發布癌癥相關信息,系統整理腫瘤登記、死因監測、地理信息等相關數據,建立數學預測模型,編繪出科學、完整的全國癌癥地圖。
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媒體所稱的癌癥地圖并無科學依據。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