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醫附三院普外科是醫院重點科室之一,現有教授、主任醫師5名,副主任醫師3名,中初級醫護人員10余名。主要承擔肝、膽、胰、脾、胃、腸、甲狀腺、乳腺等疾病的診斷和外科治療,以及科研、外科總論和普外科臨床的教學工作。
隨著醫學對人性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醫生在醫療處理模式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徐醫附三院大外科主任段魚俊介紹,以前在臨床上,醫生往往只考慮病人病情該采用何種常規方法治療,而很少設身處地的去考慮病人其他方面的情況。
而現在,醫生不僅要關注疾病本身,更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關注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此外,針對患者的家庭經濟狀況,醫生也要靈活制定不同的診療方案,盡可能讓貧困患者不因經濟狀況而失去治療的機會,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段魚俊主任談到一個病例:2007年他們收治了一位16歲的安徽少女,這個女孩因車禍導致血腹、出血性休克在當地醫院診斷為肝廣泛破裂行肝部分切除和修補術,術后患者高熱不退,切口感染裂開并溢出大量的咖啡色果醬樣濃稠壞死組織,8天后病人轉來附三院時已極度衰竭,呈昏迷狀,呼吸無力,生命垂危,也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積蓄。段主任接診這位病人時,判定病人不只是肝破裂出血,還有膽汁漏、胰漏和嚴重的腹腔感染。通常這類病人的治療原則是禁食禁水,完全胃腸外靜脈營養;大量使用昂貴的生長抑素等抑制胰液、胃液的分泌;使用高檔的抗菌素和抗霉菌的藥物;加強膽汁的引流等等即使能治療好至少也要花費二、三十萬元。面對病情如此復雜且家庭經濟又十分拮據的病人,段主任制定了非常規的治療方案:只要病人能進食就鼓勵她吃營養豐富的流質飲食,少使用靜脈營養藥物,在腹腔引流物細菌培養結果顯示感染菌已經廣泛的耐藥、且合并有霉菌生長的情況下決定停用抗生素,不使用抑制霉菌的藥物;不用昂貴的生長抑素,這樣節省了大量的資金,大大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使用持續低負壓引流裝置加強胰液、膽汁和腹腔的引流,通過裂開的切口每天多次耐心地清理壞死組織;積極保護重要臟器的功能等等,經過56天的精心治療,最終病人康復出院。
從事了近三十年外科工作的段主任深有體會地談到,有些病人不能用常規治療方案,而應根據每個病人的身體狀況、年齡差別等情況的不同,采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給予治療。
段主任還收治過一位80余歲高齡老人,這位老人幾年前曾在徐醫附三院實施胃癌根治術。再次入院時,老人皮膚瘙癢、泛黃,并伴有發熱,MRI檢查結果提示膽總管占位。當時大家都考慮黃疸是胃癌轉移導致膽道梗阻所致,對一位80多歲的老人再次手術治療大家都很猶豫。最后經過討論決定以減黃(解除黃疸)為目的實施剖腹探查手術。但在術中發現十二指腸乳頭部有一菜花樣腫塊,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段魚俊主任當即判斷為壺腹周圍癌,這種情況通常要實施腹部外科最復雜的手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以達到根治之目的,但是對一個80多歲的老人采用這種手術體質條件又不允許,而單純切開膽管引流實施減黃手術簡單可行,但不切除癌腫病灶又影響病人的預后,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段主任征得病人家屬同意決定行非常規的手術——壺腹部腫瘤局部切除術。手術獲得成功,老人至今仍健康的生活著。
本期專家:段魚俊 1983年畢業于南京鐵道醫學院,現為徐醫附三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大外科主任,系中華醫學會會員,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和市科技咨詢專家庫成員等。從事普外科工作近三十年來,開展的 “胃切除術后并發膽囊結石的臨床研究” 等兩項研究成果分別獲市、局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先后發表專業論文十余篇。
技術擅長:膽石癥手術、肝癌的早期診斷和復雜的膽、胰瘺的治療,肝門部膽管癌切除術、右肝巨大肝癌切除術、全肝結石清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多發性胰管結石清除術、放射性粒子腫瘤內植入術。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
專家咨詢熱線:0516-85871882、83638406 、1395219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