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下經會陰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術
全程導醫網 綜合消息:近日,徐州市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應用最新引進的美國Terason公司前列腺癌腔內超聲引導粒子植入系統,由科主任管同郁博士主持的課題小組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王俊杰教授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源置入術,成功為1名81歲T2期前列腺癌患者經會陰植入125I粒子。術后,該患者第二天即下床活動,并于5天后順利出院。據悉,此次在市腫瘤醫院實施的腔內超聲引導下經會陰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在本地區尚屬首例,該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據徐州三院泌尿科主任管同郁介紹,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在發達國家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位常見的癌癥。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療包括手術和外放療但是這些治療均可引起較嚴重的并發癥,如陽痿和尿失禁等。隨著計算機治療系統(TPS系統)的出現和B超引導下會陰部模板植入技術的成熟應用,保證了125I粒子能均勻的植入腺體內,而且125I粒子的照射范圍僅5mm距離,周圍正常組織損傷更小。在美國,早、中期的前列腺癌,粒子植入已經代替了前列腺切除和去勢治療。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 |
泌尿外科管同郁博士介紹,腔內超聲引導下經會陰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具有下列優點:穿刺靶器官準確,正常組織損傷小;低劑量長時間連續放射,療效高;放射能量得到完全利用。目前,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在徐州地區率先開展腔內超聲引導下經會陰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術,既填補了淮海經濟區的空白,又造福了廣大前列腺癌患者。
專家解析:早期前列腺癌首選放射性粒子治療
放射性粒子治療憑借高治愈率、低損傷、可重復等優勢完全可以與外科手術媲美,且對患者的損傷更小,因此成為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 放射性粒子治療是在B超和CT引導下,通過特殊的注射器,將放射性粒子125I放入腫瘤內部,通過125I的放射性對腫瘤細胞進行殺滅。放射性粒子治療的應用使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95%,而之前手術治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87%。該療法適用于直徑5厘米以下的實體腫瘤,也適合轉移或復發的腫瘤,且可以多次重復治療,能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與傳統放射性治療不同的是,該療法不需要借助直線加速器等價格高昂的設備,操作相對簡單,且患者治療費用低。
首例接受該治療的患者為81歲的男性,術前經肛門前列腺穿刺活檢病理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6分”。血PSA25.6 ng/ml。術前CT薄層掃描,應用放射性粒子三維治療計劃及質量驗證系統做好預計劃,初步確定靶區腫瘤劑量,粒子數量。術中采用專用Mick槍,按照三維治療計劃提示將植入套管針經模板及會陰部穿入前列腺,通過超聲橫斷面和縱切面觀察引導植入針到達前列腺準確位置,共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68粒。術后1天下床活動,5天拔除尿管,無特殊不適。
傳統根治性治療 效果難盡如人意
前列腺癌的根治性治療包括前列腺癌根治性手術和前列腺根治性放射治療。前列腺癌根治手術損傷大,術中出血多,術后并發癥多,尿失禁發生率高,并且對于患者的全身情況要求較高,對于高齡及Gleason評分高危患者不適合。傳統前列腺癌外放射治療適應于各期前列腺癌患者,但具有較多的副作用,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主要有:①泌尿系統:尿道狹窄、出血性膀胱炎、血尿及尿失禁等。②胃腸道副作用:腸梗阻、直腸炎等。③放射性的皮膚副作用等。
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同傳統的外放射相比具有以下的優勢:劑量分布更適行與腫瘤靶體的大小和形態;腫瘤照射時間延長,接受較高劑量的照射,周圍正常組織損傷減少;微創操作,手術時間短,手術損傷小,術后恢復快,無嚴重并發癥,減少了患者和操作人員的時間。總之,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離照射治療是繼前列腺癌根治術及外放療外的又一種可根治前列腺癌的辦法,療效肯定,創傷小,尤其適用于不能耐受前列腺癌根治術的高齡前列腺癌患者。
放射性粒子治療前列腺腫瘤已經有90年的歷史,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計算機三維治療計劃及精確定位固定系統,使得這項技術獲得迅猛的發展。國內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王俊杰教授開展最早、例數最多,在這一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放射性粒子治療對于臨床分期T1-T2a;Gleason分級2-6;PSA<10ng/ml患者尤為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