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小兒普外科:寶寶三個月了,但卻怎么逗也逗不笑,這讓姜女士焦慮不已。別人家的孩子一個多月就能輕易逗笑,自己的寶寶怎么老是逗不笑呢?直到姜女士帶寶寶來到醫院檢查后,才知道寶寶患了腦癱。
專家介紹,小兒腦癱是指從出生后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于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征,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癥狀。
引發小兒腦癱的原因有很多,具體歸納為以下幾點:父母親吸煙、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陰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先兆流產或服用避孕藥治療不孕的藥物、保胎藥等;高產次、早產、流產史、雙胎或多胎等,胎兒發育遲緩,宮內感染、宮內窘迫,胎盤早剝,胎盤功能不良、臍帶繞頸、產鉗分娩、臀位產產程長、早產兒或過期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腦病、核黃疸、顱內出血、感染、中毒及營養不良等。
早發現、早治療對于小兒腦癱患兒至關重要,一是因為寶寶早期發育快,腦可塑性強,修復損傷的神經相對容易;二是趁著因神經損傷將要“跑偏”的功能還沒表現出來,或者是剛剛表現出來但是沒有固化,提前進行干預和訓練比較容易糾正,并且可以避免關節攣縮、肢體變形等繼發損害。
專家提醒新媽媽們,寶寶出生后,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觀察寶寶是否有異常。一旦出現異常,要盡早到醫院就診。
一、吃奶異常
正常的寶寶饑餓時吃奶很香,喂飽后會有少量吐奶。這時豎著抱寶寶,拍打寶寶的背部,聽到寶寶打嗝后即可停止拍打,這樣可以減少寶寶吐奶的次數和吐奶量。而腦癱的寶寶由于吞咽不協調,即使很餓也比較難喂,不容易吃進去,特別愛吐奶,吃一回吐一回,而且是“嘩”一下吐很多。
二、愛哭鬧,身體常打挺
正常的寶寶哭鬧時,可能是餓了,也可能是尿了或拉屎了感到不舒服,這時給寶寶喂奶或換尿布后寶寶就不哭了。而肌張力高的腦癱寶寶,常常出現身體打挺的現象,胳膊、腿伸得直直的、硬硬的;由于背部肌張力高,放在床上背部疼痛,非常愛哭鬧,哭鬧的同時扭動身體可能翻身。正常的寶寶三個月才會翻身,而剛滿月的寶寶就會翻身的話,一定要盡快查一查。
三、身體太軟
寶寶腦癱可能會出現肌張力高而身體打挺,也可能會出現肌張力低而身體特別軟,精神不好、不哭。正常寶寶一般3個小時或者更長一點時間吃一次奶,但是腦癱的寶寶一天到晚地睡,該吃的時候也不醒,吃得也很少。正常寶寶40天以后可以逗笑,而腦癱的寶寶40天以后也逗不笑。
四、易受驚嚇
正常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聽到噪音易受驚嚇,兩周后補充魚肝油或維生素A、D促進鈣質吸收、經常曬曬太陽就可以糾正。而對于腦癱患兒來說,補充魚肝油、補鈣則不易糾正驚嚇,而且會經常出現肢體抖動的現象。
推薦:徐州市兒童醫院 小兒普外科 曹慧 主任
徐州兒科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