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廣播:記者昨天從江蘇省醫改辦獲悉,我省對2014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出部署,不少內容直指“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等最難“啃”的“硬骨頭”。“醫改將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意味著今年醫改切實涉入深水區。”省發改委副主任趙旻說。
記者了解到,政府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醫改。各地須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確保改革所需資金按時足額撥付到位。省財政進一步加大對經濟薄弱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
嚴禁公立醫院舉債建設,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
今年公立醫院的改革,簡單概括就是“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拓展深化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趙旻說,優化公立醫療資源規劃布局是趨勢,今年要求各市研究編制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把控公立醫院的床位規模和建設標準,嚴禁舉債建設、舉債購買大型醫用設備。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檢驗對所有醫療機構開放,推動檢驗結果互認,促進醫療資源共享。
全省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將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政策。那么收入的虧空怎么填平?記者了解到,政府將加大投入,今年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和推進補償機制配套改革,落實對縣級公立醫院符合規劃和醫療資源配置要求的各項投入政策,經核定的縣級公立醫院長期債務納入政府性債務統一管理。
“改革,是為了激發活力,包括調動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需合理確定公立醫療機構人事薪酬制度。”趙旻說。今年,我省將提高人員經費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重,適當增核績效工資總量。優化績效工資結構,提高獎勵性工資比例,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勵約束機制。嚴禁向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嚴禁將醫務人員獎金、工資等收入與藥品、醫學檢驗檢查等業務收入掛鉤。加大考核結果與醫保支付、收入分配、資金補助及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掛鉤的力度。
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有所推進。“到2014年底,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嚴格執行醫院財務會計和內部控制制度。”今年我省將建立和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落實公立醫院法人自主權。完善公立醫院院長選拔任用制度,明確任職資格和條件,推進院長職業化、專業化。強化院長任期目標管理,試行年薪制,建立健全考核和問責機制。
允許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
民營醫院的春天即將到來。“我省關于醫改的重點任務中,‘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占不小篇幅,不少新規含金量很高。長期以來困擾民營醫院發展的制約有望大幅突破,從而推開那扇‘玻璃門’。”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海說。
三個“鼓勵”,表明拓寬社會辦醫準入空間的決心——鼓勵社會資本直接投向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服務領域,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高水平、規模化的大型醫療機構或向醫院集團化發展,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中醫專科醫院和中醫診所。兩個“落實”,表明江蘇堅決執行國家改革要求的力度——落實國家關于放寬境外資本在內地設立獨資醫院地域范圍的政策,落實對非公立醫療機構配置申請的支持性審批政策。
“如果民營醫院在科研立項、人才引進等方面真正與公立醫院被‘一視同仁’,預計社會資本辦醫空間將大幅拓展。”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副會長、南京同仁醫院院長朱正宏面對衛計委調研時曾如此呼吁。江蘇2014新醫改方案“允許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意味著政府正切實優化社會辦醫政策環境。專門的新規包括:對非公立醫療機構臨床專科統一納入臨床重點專科建設規劃。對非公立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管理方面給予同等對待。非公立醫療機構引進專業人才享有當地政府規定的引進各類人才的同等優惠政策。鼓勵執業醫師到非公立醫療機構多點執業。各醫學類組織平等吸納非公立醫療機構人員參與。支持非公立醫療機構加快實現與醫療保障、公立醫療機構等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
基本實現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
今年江蘇將進一步完善以基本醫保為主體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老百姓關注的省級異地就醫結算在新部署中也得到解答。“今年將以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為重點,基本實現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參與國家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試點,完善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費用即時結算機制。擴大新農合省級聯網醫院范圍,推行轉外就醫預約服務。”趙旻介紹說。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各級政府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320元以上,相應提高個人繳費水平,人均籌資標準不低于400元,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達80%以上、70%以上和75%;村級門診補償比例力爭達到50%。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藥品種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報銷范圍。
深化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醫保付費總額控制,加快推進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按床日付費、病種分值結算等支付方式改革,年內覆蓋所有城鎮醫保和新農合統籌地區。
提高醫療救助水平。進一步提高救助標準,對符合醫保補償規定的個人自付醫藥費按照不低于65%比例給予救助,年度累計封頂不低于3.5萬元。
醫療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看病獲得醫保報銷和補助的金額增多。為防止因病致貧,力爭年底前全省所有統籌地區均出臺大病保險政策并組織實施,實現全面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