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發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4年版)》,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治療等進行了完善。與《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3年第2版)》相比,新《方案》豐富了對傳染源、傳播途徑和高危人群的判斷依據,并重申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加強重癥病例救治,注意中西醫并重;強調在診療過程中,要關注抗病毒藥物的耐藥性。
新《方案》稱,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大部分為散發病例,有個別家庭聚集發病現象,但尚無持續人際間傳播的證據。可經呼吸道傳播或密切接觸感染禽類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獲得感染,或通過接觸病毒污染的環境傳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續的人傳人。高危人群為發病前1周內接觸過禽類或者到過活禽市場者,特別是老年人。
新《方案》指出,根據流感的潛伏期及現有病例的調查結果,人感染H7N9禽流感潛伏期一般為3天~4天,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多在發病3天~7天出現重癥肺炎。
新《方案》完善了對重癥病例的診斷,指出符合下列任一條標準,即診斷為重癥病例:X線胸片顯示為多葉病變或48小時內病灶進展高于50% ;呼吸困難,呼吸頻率高于24次/分;嚴重低氧血癥,吸氧流量在3升/分~5升/分條件下,患者血氧飽和度低于92%;出現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或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新《方案》還列舉了易發展為重癥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大于60歲,合并嚴重基礎病或特殊臨床情況(如心臟或肺部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腫瘤,免疫抑制狀態、孕婦)等6種情況。新《方案》強調,出現以上任一種情況的患者,可能進展為重癥病例或出現死亡,應當高度重視。
閱讀下一篇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指出 醫保基金不存在結余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