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好發于25-50歲,性情急躁,易怒,或性格內向的女性。以乳房疼痛和腫塊為主要特征,起初為漲痛或觸痛,隨月經周期呈發作性,經后疼痛減輕或消失。嚴重者可呈持續性疼痛,甚至走路、活動時亦疼痛,可向肩、背部、腋窩、上肢放射。囊性增生以乳房腫塊為主要癥狀,腫塊可為單一或多個,嚴重者可出現一側或雙側乳頭溢液,乳腺增生一旦形成或囊腫病變,乳房疼痛反而減輕或消失,易造成錯覺,認為疾病變輕了。有1%-3%的患者可合并副乳(癌變相對高);還有的伴有月經不調,痛經,腰區酸痛,大便干燥等癥。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來該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據調查約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見于25~45歲的女性。
患了乳腺增生病以后有相當多的患者重視程度不夠,遲遲不就診或只求緩解乳痛癥狀,而意識不到乳腺增生病的潛在危險——即少部分乳腺增生長期遷延不愈,會發生乳腺良性腫瘤或發生惡性病變。
乳腺增生是乳腺組織導管和乳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病變及進行性結締組織的生長,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內分泌激素失調。那么又是哪些原因導致內分泌激素紊亂呢?中醫認為:情懷不暢,肝氣不得正常疏瀉而氣滯血淤疾凝,沖任不調者,常有月經紊亂,面部色斑?,F代醫學認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環境和遺傳因素是乳腺發病的主要原因。
乳腺增生疾病的癥狀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為特征。起初為游漫性脹痛,觸痛為乳房外上側及中上部為明顯,每月月經前疼痛加劇,行經后疼痛減退或消失。嚴重者經前經后均呈持續性疼痛。有時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處放射。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內有腫塊,而臨床檢查時卻僅觸及增厚的乳腺腺體。有極少數青春期單純乳腺小葉增生2年左右可自愈,大多數患者則需治療,千萬別忍著。
由于乳腺增生主要是激素失衡造成的,所以治療則應從調理內分泌著手。中醫中藥有其獨到之處,尤其是沖任失調、便秘、合并乳腺增生者效果尤為突出。
為了能及時發現乳腺疾病,徐州婦幼保健院婦科專家建議:25歲以上女性一定要每月自查乳房,具體方法是:洗浴后站在鏡前檢查,雙手叉腰,身體做左右旋狀,從鏡中觀察雙側乳房的皮膚有無異常,乳頭有無內陷,然后用手指的指腹貼在乳房上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慢慢移動,切勿用手擠捏,以免將正常乳腺組織誤認為腫塊。
乳腺增生是婦女最常見的乳腺疾病,其發病原因及發病機理與內分泌失調及精神因素有關。雌激素過高和孕激素過少或兩激素間不協調,以及乳腺組織對雌激素過分敏感,均可導致乳腺實質發生增生和復舊不良。
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情緒不穩會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現孕酮減少,使雌激素相對增高,導致乳腺增生。
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和藥物。有的婦女為了皮膚美容,長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久之可誘發乳腺增生。
妊娠、哺乳對乳腺功能是一種生理調節,因此,適時婚育、哺乳,對乳腺是有利的;相反,30歲以上未婚、未育或哺乳少的女性則易罹患乳腺增生。
乳腺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受內分泌環境的影響而呈周期性的變化。當"性"的環境擴大及性刺激的機會增多時,則可促使"動情素"分泌,造成雌激素增多而孕酮相對減少,從而發生乳腺增生。因此,保持夫妻生活和睦、生活規律,能夠消除不利于乳腺健康的因素。
半數以上婦科病人患有乳腺病,最常見于月經周期紊亂、附件炎患者,也發現子宮肌瘤患者乳腺增生的發生率很高。因此,積極防治婦科疾病,無疑是減少乳腺增生誘發因素的一個重要環節。
友情提示:
如果您有問題想咨詢,請選用兩種方式:
1.撥打導醫熱線:0516-85707122 電話咨詢。
2.登陸導醫論壇 http://bbs.qcdy.com 在線咨詢,24小時之內專家在線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