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腫瘤頻道:本月,一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在徐州市腫瘤醫院(市三院)成功切除了左側巨大肺膿腫,術后經過十多天的觀察治療,恢復良好,已病愈出院。為他主刀的市腫瘤醫院(市三院)業務副院長兼胸外科主任侯予龍回想起兩個多小時的手術經歷,既感欣慰又心有余悸。他說,像這樣巨大的肺膿腫近年來還是首次遇到,得益于手術前精心設計手術方案,應對可能出現的意外問題,手術中及術后多學科醫生嚴密配合,方使這一棘手的手術取得了成功。
咯血一年 兩個小時除之后快
這位患者來自我市某縣農村,1年前因為咯血到某大醫院就診,被診斷為左肺膿腫,當時醫生給出的建議是可手術也可以保守治療。或是當時因為時間緊,患者沒有進一步詢問了解病情,聽說是良性可能性大,沒有重視,就回家了。1年來反復咯血好幾次,在當地醫院保守治療。今年初咯血嚴重,拖到5月時發現咯血止不住了,有的時候能咯約一碗血,經人推薦到市腫瘤醫院治療,在內科治療病情稍有好轉后轉到胸外科。
侯院長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后,發現患者左肺部下葉的膿腫已占了三分之二,并累計到上肺葉,患者因長期失血營養狀況很差,消瘦嚴重,針對患者咯血癥狀先進行保守治療,給患者止血補血,改善患者營養狀況,由于患者仍咯血較重,保守治療,患者自身狀況越來越差,如不手術,大咯血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出于求生的本能,患者也積極要求手術。侯院長和高杰主任思考再三,并請醫院多學科專家會診反復研究,決定冒險給予手術。
手術前侯院長和高杰主任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包括應對可能出現意外的種種預案。麻醉后,氣管不斷有鮮血溢出,呼吸科及麻醉醫師迅速洗出血液,保持氣管通暢,為了爭分奪秒,侯院長、高杰主任和公正醫師立即開始手術。
打開胸腔之后,由于患者長期的膿腫,整個胸腔肺與肺之間已沒有解剖間隙,組織黏連成一片。侯院長說,人的左肺有兩葉,正常情況總是有點肺裂可見的,沒辦法,他只能憑著多年的經驗,解剖分離組織。由于氣管內不斷出血、黏連處廣泛滲血,患者術中要不斷補血補水,手術必須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經過兩個小時的鏖戰,手術終于做完。手術后患者由于病程長,失血多,出現了肺水腫,之后又搶救了兩天,補充蛋白,補充血,然后脫水,直到逐漸康復。
一場手術 三大挑戰 多學科聯合
總結這次手術,侯院長說,這臺手術經歷了三個大的挑戰,一是術前得到麻醉醫師的大力支持,從口腔插管,以確保患者手術中氣管的通暢,因為患者被麻醉后就沒有了意識,咯血會積到氣管里,如果咯血的血塊堵在氣管里沒被發現,很容易造成窒息。為了防止這個情況的發生,麻醉醫生需時刻觀察,須臾不能放松。二是在術前請了呼吸科的醫生做支氣管鏡,觀察哪里咯血最重、出血點在哪里。因為有的出血點很小,需要明確出血部位在哪里。在患者本身營養很差的情況下大量失血,手術需要與時間賽跑、與血液流失賽跑。三是術后對于患者出現的肺水腫癥狀,又請了心內科、呼吸科幾重癥醫學科多學科會診。
從患者來醫院就診到順利出院,胸外科、呼吸科、麻醉科、心內科、ICU等多部門聯合努力,齊心協力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從原先的一個小膿腫到后來膿腫發展到占據了幾乎一半的肺葉,僅有一年時間,侯院長說,發展這么快又這么大的肺膿他是首次遇到,如果當初患者到一年前就診,完全可以通過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胸腔炎癥黏連也不會這么嚴重,就不會有后來這么大的風險了。
小病莫久拖,久拖有風險
關于小病沒有引起重視、后來拖成大病的例子,侯院長說還有一位26歲的邳州小伙子也是如此。一年前小伙子因為出了車禍,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右側氣管有一個小腫瘤,近1厘米左右。小伙子因為當時還有其他事情,沒顧上到上級醫院作進一步檢查,一年后發展到呼吸困難、胸悶,于是來到市腫瘤醫院呼吸科就診,發現腫瘤位于右主支氣管靠近左右氣管分岔的地方約1.8厘米大小,同時腫瘤基本把右肺上葉氣管開口堵死了,造成患者的呼吸困難,由于腫瘤長在危險部位,體積也比較大,在內科已經無法通過支氣管鏡下切除,患者轉到了胸外科。
對于這個靠近氣管左右分岔地方的棘手腫瘤,侯院長沒有畏難。他在手術中先將氣管切開,切除腫瘤處的部分氣管后,再將遠端氣管和氣管分叉處連接起來。重新吻合后氣管如果長不好會造成胸腔嚴重感染,危及患者生命,靠近氣管分叉處連手術難度挺大,具有挑戰性。好在手術成功,病人年輕,恢復得也快。
侯院長說,近1厘米左右的氣管內腫瘤,該院呼吸內科尚玉龍主任可以通過支氣管鏡下切除,屬于內鏡手術技術,手術風險也小得多。以上兩個病例的相同點都是發現病情后,拖了一年多才來就醫,錯過了腔鏡手術治療的機會,給手術增加了難度和危險,也給患者增加了痛苦。他提醒廣大患者無論多忙,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有足夠的重視,與醫生多溝通。
徐州市腫瘤醫院作為淮海經濟區唯一一家三級腫瘤專科醫院,一直致力于做腫瘤治療的主導者,做先進醫學技術的實踐者,充分發揮腫瘤專科醫院的診療優勢,普惠淮海經濟區患者。醫院開設了腫瘤門診一條街,開展腫瘤聯合門診、腫瘤聯合會診、腫瘤遠程會診三種新模式,為各類腫瘤患者提供科學、規范、有效、個性化的最佳診療方案。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以得到及時且方便的規范化治療。
連線大專家,規范診治少走彎路
市腫瘤醫院胸心外科創建于上世紀70年代,是江蘇省建立最早的胸心外科專科之一,專注于胸部良、惡性腫瘤的治療和研究,在對腫瘤的綜合治療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學科帶頭人侯予龍是市醫學會胸心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在他的帶領下,胸心外科開展了普胸及心胸外科多種疾病的手術治療,年均手術量600余臺。
侯院長提醒廣大患者,就醫不一定要盲目到外地大醫院,因為一些大醫院的接診量大,很難有足夠的時間細致全面地了解病情,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他說,治療腫瘤關鍵在準確的診斷,多學科的聯合會診非常重要,因為腫瘤不是一個醫生、一個科室可以全面了解的,比起以往專家門診和專病門診以單學科、單系統疑難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多學科聯合會診能更好地整合各科專家資源。并且2009年,市腫瘤醫院成功牽手國內頂級的腫瘤防治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成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州診療中心、淮海經濟區聯合會診中心,將國家級醫療服務搬到家門口,來自國內頂級的多學科腫瘤專家常年匯聚一堂,為腫瘤患者開展特需門診,聯合會診,為患者搭建了多學科診療平臺。
侯院長說,市腫瘤醫院的交叉、整合、集中的診療模式,能最大程度為腫瘤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醫療服務,在為患者提供全面評估基礎上,得出最優化的診治方案,同時提高患者就醫質量,縮短就診時間。市腫瘤醫院特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多學科專家,包括:放療科、腫瘤內科、頭頸外科及婦瘤科等國內一流專家,常年開展腫瘤特需門診。以前,徐州的重大疾病患者憑個人的力量想要找這些專家看病簡直是難上加難,市腫瘤醫院專家會診服務的推出,專家云集,讓老百姓得到了高水平的診療服務。
鏈接:專家風采
侯予龍,徐州市腫瘤醫院業務副院長兼心胸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后,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第五期“333工程”培養對象,徐州市中華胸心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徐州市肺癌協會副主任委員,市“533英才工程”學術人才培養對象。
從醫20余年,能夠獨立開展普胸及心胸外科多種疾病的手術治療。擅長食管癌(精通食管癌各種手術方式,有一千多臺食管癌手術經驗)、賁門癌、肺癌等胸部惡性腫瘤的手術切除及術后綜合治療,以及縱膈腫瘤、漏斗胸、重癥胸外傷、手汗癥等疾病的診治,熟練開展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手術、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以及縱隔腫瘤、氣胸等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個人年均手術量300余臺,熟悉各種醫療設備的應用,尤其是對危重病患者的搶救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曾成功救治心臟破裂的病人。
主持完成省級科研課題兩項,曾獲淮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一項、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二項、市級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二項,市級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三等獎各一項,發表SCI論文四篇,中華系列論文6篇,國家級論文30余篇。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