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由此說來,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了最高明的醫生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可見,中醫歷來重于防治。對于癌癥怎樣預防悲劇的發生?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預防癌癥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主動的養生意識與現代科學診斷技術完美的結合。
一.遠離患癌的危險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
1.盡量避免接觸致癌的物質。如室內裝修中常見的甲醛、苯,減少裝修污染。少食腌制、燒烤及霉變食品,因其會產生致癌物亞硝酸鹽。加強職業防護,減少接觸有害化學品的工作。
2.保持大便通暢。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關,大便不通暢影響到肺氣升降,痰留于體內,肺火肺毒聚集,不利于肺部健康,因此,預防癌癥先要保持大便通暢。
3.適度的運動。運動能使人吸收比平常多幾倍至幾十倍的氧,并且盡量選擇在戶外有陽光及空氣新鮮的地方進行活動。美國的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吸氧量增多,呼吸頻率加快,通過體內外氣體交換,可將一些致癌物質排出體外,降低癌癥的發病率。
4.保持情緒平穩。憂郁等不良情緒會消耗精氣,讓身體各器官功能受損。《內經》提出“喜怒不節則傷臟”,“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中醫認為,腫瘤是由于七情郁結,脾胃受傷等原因以致氣血凝滯的結果。所以我們應當學會排解壓力,舒緩身心,避免破壞免疫功能,防范癌癥發生。
5.戒煙限酒。肺癌是位居我國癌癥首位,好發于5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而吸煙是肺癌的高發危險因素,因此吸煙是妄損臟腑,無益長壽的惡習之一,越早戒煙越早受益。至于飲酒,少量有益健康,具有助藥行力,活血化瘀的作用,但過量則對肝臟有損,長期大量飲酒可引發肝硬化繼而有發展至肝癌的可能。
二.關注早期征兆及時進行篩查---現代體檢+中醫體檢
定期體檢是早期發現、預防癌癥的主要方法。現代先進儀器結合中醫全方位診斷的中西醫結合體檢可對癌癥早期的表現及亞健康狀態盡早地篩查,進而對亞健康狀態及早期表現的人群及時采取中西醫結合的調理保健方法,防止癌癥的發生發展。若能早期作出正確診斷,癌癥5年生存率達到80%-90%。
1.西醫現代設備的體檢:在專家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全身健康檢查方案,通過先進的儀器,如實驗室的血象檢查或者影像檢查等,尤其著重早期癌癥標記物的檢測,得出全身的健康報告.
2.中醫體檢
作為近兩年開展的中醫體檢項目,有效補充了西醫體檢的不足,因疾病早期現代醫學的相關檢查指標上未出現異常,然而個體已有早期癥狀。中醫體檢將中醫學的體質辨識及中醫學四診融入進現代醫學的體檢中,結合醫生的臨床經驗等進行綜合的分析,判斷當前身體狀態進而給予個體化養生保健指導,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充分體現了“上醫治未病”的理念。
目前常用的中醫體檢項目有如下兩種:
中醫體質評估:由專業中醫師根據個體相關癥狀信息,結合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通過權威標準分析、評估,得出個體的體質類型,給予個體化的中醫中藥調理,生活及飲食指導,改善個人的健康水平,改善病理性體質,從而達到預防癌癥發生的目的.
中醫經絡測評:利用中醫經絡檢測儀,通過對人體十二正經的12個穴位的生物電流進行檢測,進行統計學分析后判斷出當前身體健康狀態及易出現的病癥,預測身體健康狀況的發展趨勢,并能在西醫檢查結果出現之前及早發現亞健康及癌癥早期患病狀態,據統計其準確率高達90%。根據其身體狀態可及早進行中醫經絡保健調理以糾正身體陰陽不平衡、氣血不暢的亞健康狀態,預防癌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