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冬病夏治是指冬季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進行治療。如支氣管哮喘,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及風濕、類風濕性氣節炎等。上述疾病的最大特點是受寒后,尤其寒冬季節易發作或加重而夏季則病情緩解,此即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所指的“能(耐)春夏,不能(耐)秋冬”的疾病。
徐州中醫院呼吸科專家胡佩華主任介紹,對此類疾病中醫學有獨特的治療方法,即趁著病情緩解期,借助陽熱最盛的夏季進行治療,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冬病夏治”療法源于《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素問·寶命全形論》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依靠天地之氣生存,隨四時變化規律而成長,此“天人相應”也。疾病的發生隨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而不同,其治療亦應隨季節變化而各異。前述冬病之發生,主要因為素體虛寒,而又外受寒邪,其病因為“陽虛感寒”,故“寒”為病之本。從小暑至立秋(盛夏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借著天人之陽盛之時,趁疾病緩解之期,采用溫熱助陽的藥物(包括內服和外用)對陽虛之體進行治療,取同氣相求之理。用兩陽相加之法,使體內陽氣充足,抗病御寒能力大增,祛除體內沉寒痼冷之宿疾,以達到不發病或少發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病種,首先是從清·《張氏醫通》“三伏天白芥子涂法治療哮喘”開始,隨著中醫科研的深入和臨床經驗的積累,逐步開展了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及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近年來徐州中醫院又開展了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凍瘡及頸腰椎病變、寒冷性蕁麻疹等的治療,都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市中醫院呼吸內科胡佩華主任說,“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也由開始的穴位貼敷而逐漸發展到外用、內服等多種方法。諸如針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貼敷、薰洗等多種外治法,尤以穴位貼敷、化膿灸和藥浴運用最多,這些外治法具有簡便驗廉,安全無毒等優點,故患者樂于接受。內服藥中有湯劑、丸劑、片劑等。還有藥膳、食療和體育療法等等。
“冬病夏治”療法除了嚴格選擇適應證、合理使用藥物、手法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內服藥物或藥膳、食療應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原則,治療時間為1-3個月左右,其間注意與治療其他疾病用藥的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有關事項;其次,外治法中應排除嚴重心、肝、腎等內臟疾病,瘡癤及皮膚過敏等禁忌證,并注意無菌操作等有關行業標準;再次,注意飲食禁忌,治療中的護理觀察及日常生活護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