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的合土穴,為土中真土,為補益后天的代表穴位,又為足陽明胃經及其主治的代表穴位。《通玄指要賦》有“三里卻五勞之贏瘦”、“冷痹腎敗,取足陽明之土”等“足三里主治腎虛”的記載,在臨床上廣為使用,徐州市中醫院呼吸科翟芳芝主任就此予以闡釋。足三里有補腎精、益元氣的功用足三里能主治腎虛,源于其補腎功用。其一,足三里有補腎精功用。
腎中之精,包括稟受于父母、與生俱來的先天之精和機體從飲食物中攝取的營養成份及臟腑生理活動過程中化生之精微物質的后天之精;“先天之精”賴“后天之精”的不斷培育和充養,“后天之精”又賴“先天之精”的活力資助;二者相互依存,在腎中密切結合組成腎中精氣,以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和生殖能力;脾胃為后天水谷精微之本,故取胃經足三里能補五臟六腑之精的化源,以益先天腎精,有補腎精之功用,切合《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之經旨。其二,足三里有益元氣功效。下焦元氣為藏于腎之先、后天之精經三焦氣化、尤其下焦所化生;《難經》日:“命門者……原氣之所系也”、《景岳全書·傳忠錄》說:“命門為元氣之根”,言元氣根于腎;《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說:“先天之氣在腎,是父母之所賦;后天之氣在脾,是水谷之所化……故后天之氣得先天之氣,則生生而不息;先天之氣得后天之氣,始化化而不窮也”,言元氣賴后天營衛之氣的補養;故取足三里以調中焦氣血生化之源,開營衛氣化源,使氣血充足,以使下焦元氣得后天之營衛之氣補養而生化無窮,收益元氣之功。
徐州市中醫院呼吸科翟芳芝主任說,胃經與腎經有戊癸相合、剛柔相濟之妙針灸臨床上,足陽明胃經納干屬戊,足少陰腎經納癸,二經有戊癸相合,剛柔相濟之妙;其在古代有廣為使用的文獻記錄,如《百癥賦》言:“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現代針灸醫家管遵惠稱為“剛柔配穴法”;足三里為土經之真土穴,取足三里能作用于腎經,結合手法、刺灸方式或配穴,可起補腎精益元氣、滋腎陰之功,也能收壯腎陽、助腎命火之效,故有補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