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糖波動,盡可能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動性是制訂和調整糖尿病治療方案的一個難點,尤其是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血糖高波動性使得胰島素劑量的調整缺乏針對性,導致低血糖的頻繁發生和高血糖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人們一直在尋求一種能夠使血糖控制,減少波動達到“糖穩態”的方法,比如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和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等對于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動性效果較好,在減輕空腹血糖波動性方面,目前常用睡前注射魚精蛋白鋅胰島素(NPH) 作為補充基礎胰島素分泌的手段,由于NPH 作用時間相對較短,尤其是注射后仍有峰值時間段,容易導致夜間低血糖和清晨空腹波動性增加,臨床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研制成功的長效胰島素類似物detemir 和甘精胰島素,則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NPH 的上述缺點,但是還是存在不易察覺的血糖波動。進入新世紀來,2型糖尿病治療領域發生了最值得關注的變化----那就是胰島細胞休息療法。采用胰島素泵模擬正常人的胰腺工作,以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近來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聯合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胰島素泵)英文就是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聯合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Delivery (CSII)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胰島素泵),簡稱雙C。這是目前國際上最為先進的糖尿病治療模式,最為接近真正意義上的“人工胰腺”。該治療模式能夠及時準確地采集血糖波動數據并據此調整胰島素輸注系統,更為精確的模擬人體胰島分泌胰島素,從而達到控制血糖,最大程度減少糖尿病并發癥。我們使用雙C治療模式控制血糖,用中醫藥調理臟腑氣血功能,使人體達到“糖穩態”,特制中藥控制并發癥,獲得了標本同治的良好久遠的效果。
中醫院內分泌科王智明:C治療模式+調肝泄火法則
閱讀下一篇
中醫院骨二科主任劉詩榮:外傷急救法你掌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