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一天晚上我值夜班,有位患者前來就診。在給他進行檢查的過程中,他舌咽神經痛的病癥發作,在地上不停的打滾,跪著用頭撞擊地面。親眼目睹,真是于心不忍。”“患者好了出院的那一刻,感覺自己是最幸福的。”……徐州市中醫院腦外科主任王先鋒如是說。
二十八年的日日夜夜,王先鋒主任始終扎根在對抗病痛的第一線。走進他辦公室,一張桌子放著幾摞患者的診療記錄,上面用筆標注著診療細節;一張上下鋪的簡易床,被褥疊放的整整齊齊;角落里放著數十面始終不愿意掛起來的錦旗。敬佑生命守初心,這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
在患者眼里,他是一名優秀的醫生。治病救人,幫助數千余名腦外科疾病患者重獲新生。在父母眼里,他始終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孩子。高中報考專業,在聽從父母的建議后他選擇了中醫,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后于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東部戰區醫院、上海華山醫院不斷進修學習,一步一個腳印走出自己行醫實踐的道路。
“將中醫的基礎知識和西醫外科手術相結合,既能幫助患者擺脫某些藥物的耐藥性和副作用,對于腦外傷、腦出血和腦腫瘤,中西結合又能標本兼治,縮短患者療程和見效時間。”這些年王先鋒收獲了在行業內很高的贊譽。別人說“當病痛遇見醫者仁心的王主任,便有了療愈的可能。”
生命高于一切
作為徐州市中醫院腦外科主任,王先鋒每天都在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
人的大腦皮層發達,作為思維的器官,主導機體內活動過程,并調節機體與周圍環境的平衡。王先鋒診療患者,就像過篩子一樣,不漏掉一個危重患者,他要求自己的團隊,接診后必須迅速識別患者是否存在潛在生命危險,準確的判斷病情的發展方向。
一天正午,一名丈夫帶著外出騎電動車摔了后腦的妻子來到腦外科。當時,患者除了臉色發白、有些頭暈,言語邏輯等都很正常,丈夫要求王主任給開點藥回家吃。但在王先鋒的仔細觀察下,發現患者神色言語異常,雖然頭顱CT當時無異常發現,但眼球運動有些異常,在捕捉到這些細節后,立刻察覺有問題。王先鋒說:“后腦受到撞擊,現在患者狀態不穩定,一定要密切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患者開始惡心、嘔吐、意識淡漠,急刻復查CT發現遲發性腦出血,患者瞳孔迅速散大,醫學上常常認為這是人最后的30分鐘。
“腦出血,顱內壓增高,腦疝,盡快手術減壓!”王先鋒快速發出一系列指令。腦外科的醫生立刻飛奔行動。外傷引起的腦出血這是致死率極高的危急重癥,能不能搶救過來就在分秒之間。好在由于王主任預判準確和提前準備,患者得到了及時救治。
“生命高于一切。命被救過來,自己付出多少都值了!”王先鋒說。28年里,無數個夜晚接到搶救電話,他用一輛自行車丈量了從金山東路到中山南路169號的距離,5.5公里,平均時間15分鐘。
在他的帶領下從腦外科創立,到現在十名團隊成員共同努力。如今可診療腦外科各個病種,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科室特色,獨立開展腦外科各種疾病手術。在腦部疾病方面有著中西醫結合診治優勢。隨著徐州市中醫院腦外科不斷發展,醫院引進了多臺手術儀器及設備,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夫醫術為用,性命所系。王先鋒至今仍記搶救一名腦血管畸形患者的晚上。“20歲出頭的小伙子,送到醫院時瞳孔開始發散,不省人事。急診手術,分秒必爭,做CTA了解血管情況后治療已是不可能。”怎么辦?微創進入血腫腔,清除血腫后發現畸形血管團出血兇猛,止血后一點一點把一團亂麻的畸形血管團捋清楚,憑著數十年的手術經驗將動靜脈畸形團塊完整切除,通過3厘米的骨窗切口,王先鋒成功在死亡的邊緣把患者拉了回來。
常懷醫者仁心
“只要我力所能及,我都愿意盡心盡力幫助他們。”王先鋒說。
三叉神經痛常被稱為“天下第一痛”,患者一側面部發生陣發、劇烈的疼痛,疼起來像刀割、燒灼一般。43歲的劉女士正是因為病發已經兩周吃不下東西了。在家人陪伴下,她來到徐州市中醫院,據家人描述,劉女士臉痛已經數年,一直靠藥物治療,最近兩周病情惡化,藥物增加到了20余片仍不見效果。伴隨著近兩周以來疼痛加劇,劉女士幾度痛到輕生。王先鋒接診檢查后,考慮到患者已經兩周沒怎么吃過東西身體虛弱,大量的藥物服用導致白細胞值降低,不適宜立即手術。在中藥為患者調理了一周,遵循患者意見為其進行了手術治療。術后第二天,劉女士稱臉部疼痛感完全消失,配合耳穴壓豆、穴位貼敷等中醫藥手法進行不良反應的干預,大大增加患者診療舒適體驗。
自開展微血管減壓術手術以來,王先鋒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已成功實施顯微鏡下微血管減壓手術3000余例,居于徐州市乃至淮海經濟區領先地位。科室收治的三叉神經痛患者已涉及江蘇、安徽、山東、新疆、山西、浙江、河南、湖南、臺灣等省份。
“臉好了!我臉好了!”在腦外科病房里,一名32歲的女士對著鏡子說。她喜悅的聲音在顫抖,拉著醫生的手也在顫抖。
在病房內說話人的名叫孫靜(化名)多年來一直受到面肌痙攣的困擾,嚴重影響了她的正常生活。孫靜首次出現面肌痙攣癥狀是在多年前的一個寒冷冬日。當時她正在家中看電視,突然感到右側眼瞼不自主地跳動,起初并未在意,以為只是暫時的疲勞所致。然而,這種癥狀卻逐漸加重,范圍擴大到了整個右面部,頻率從偶爾的跳動變成了陣發性發作、持續性的抽搐。
“我是一名銷售,面部痙攣讓我怎么和客戶去溝通呢?” 孫靜說。幾經打聽,孫靜丈夫得知徐州市中醫院腦外科的王先鋒主任醫師在面肌痙攣治療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治療效果,帶著她來到這里接受面神經微血管減壓手術。通過顯微鏡操作,找到受壓迫的面神經和責任血管,并在它們之間墊上一個像棉花團一樣的墊片,從而解除血管對神經的壓迫。
術后的第二天,孫靜看到鏡子前的自己終于擺脫痙攣的噩夢,不禁激動到顫抖。
常懷醫者仁心,傾情回報社會。自踏上行醫之路,王先鋒始終秉持“減壓祛病,服務大眾”的理念,積極參與專病科普,線上視頻科普等活動,受到一致好評。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王先鋒也不斷培養年輕醫生,傳授他們多年的臨床經驗。他的課堂不僅僅在實驗室和手術室,更多的時候是在病房中,在他的幫助下年輕醫生在實踐中學習,快速成長。
“從三叉神經痛無法治愈,到封閉、射頻、Y刀、球囊壓迫治療和通過核磁共振3D-TOF檢查判斷責任血管進行微血管減壓治療,醫學是不斷進步的學科。” 正如一開始見到王先鋒時他說:“患者好了出院的那一刻,感覺自己是最幸福的。”王先鋒始終懷著一顆初心,不斷前進。
專家介紹
王先鋒
主任中醫師
徐州市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徐州市神經外科協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外科委員,徐州市抗癌協會神經系統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州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醫療衛生專家,長期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及教研工作,對功能性神經外科、腦腫瘤、腦外傷、腦血管病等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獨立完成顱神經手術近3000例,尤其對于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等疾病的微血管減壓有豐富的治療經驗。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全天 周四上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