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我是許主任的‘鐵桿粉絲’,現在不只是我,我的家人和朋友不舒服也都來找許主任,因為許主任對待我們這些病人就像親人。”
“許主任對待工作認真細致,我十分信賴她。”
“許主任醫德高、醫術好,她就是我心目中的好醫生。”
提起徐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醫師、徐州市名中醫許惠玲,患者無不豎起大拇指,樸實的話語背后,是對許惠玲“醫乃仁術”的行醫準則的褒獎。
作為一位從醫34年的醫者,許惠玲堅持“以百姓健康為己任”,以精良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和神圣的使命感,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辛勤奉獻,使無數患者實現了生命的延續,贏得廣大患者的信賴和擁護。
堅守初心 勵志做一名好醫生
許惠玲1965年出生在江蘇新沂。兒時的她,體質比較差,生病吃藥是家常便飯。因為經常去醫院看病,許惠玲愛上了那一襲白衣,時常盯著給自己看病的醫生,眼睛里流露出渴望和羨慕。身為教師的父母親看懂了女兒的眼神,便常常跟她念叨:“孩子,好好學習,長大了當醫生。”
經過11年的寒窗苦讀,1983年,許惠玲如愿考入了南京中醫學院(現南京中醫藥大學)。“當時縣一中有四個理科班,應屆生一共有5人考上本科,我是唯一的女生,成了名噪一時的女狀元。”許惠玲終于成為一名醫學生,從此,她便立志做一名好醫生,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都說好醫生要“視病人如親人”,而許惠玲用實際行動將這句話升華為“視病人勝親人”。
許惠玲的父母年已耄耋,平時都在老家生活。5年前,父親感覺身體不太舒服,老兩口從老家來到徐州,希望許惠玲能陪父親去看看病。許惠玲當時正在專家門診坐診,病人特別多,老兩口就等在診室門口,一直到許惠玲下班。
“他們是等你看病的病人嗎?怎么一直在轉悠,不過來排隊?”一位病人看到兩位老人在診室外徘徊,便問許惠玲。
“那是我的父母親,等我下班帶他們看病的。”
那位病人聽了許惠玲帶著歉疚的話語,臉上寫滿敬意:“許主任,您真是個好醫生,對待我們這些病人比對家人還好。”從此,這個病人成了許惠玲的“鐵桿粉絲”,走哪都夸許惠玲醫術好、醫德高。
“父母親一直教導我‘先人后己’,患者來了,我總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而家人病了,我卻不能陪在身邊。”許惠玲一直不能忘記,兩歲的兒子在家里高熱驚厥,而她仍在工作崗位上忙碌。“雖然過去近30年,這依然是我心底無法言說的痛。”雖有愧疚,但不后悔,許惠玲的心中一直堅守著身為醫者的初心。
拋開雜心 提升醫術救死扶傷
醫者父母心,說到底還是為了治病救人。
許惠玲剛大學畢業的第一個冬季,那時她還在新沂市中醫院工作,一名幾個月大的女嬰住進她所在的科室。胖胖的圓臉,肉乎乎的小手,十分可愛。“可是她得了喘憋性肺病,很嚴重,沒幾天就離開了這個她尚未熟悉的世界。”許惠玲回憶,“孩子的母親哭得昏天黑地,我在辦公室里也哭出了聲。當時的主任說我‘沒出息,家屬哭你也哭,怎么還有冷靜的思維去救治病人呀!’從那一刻起,我更加理解了‘醫生除了仁心,還要有仁術’的含義。”
從那以后,許惠玲不再輕易流淚,她將所有的精力放在刻苦鉆研業務上。“提升醫術,救死扶傷,就是我作為一名醫生的職責。”許惠玲的話擲地有聲。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工作34年來,她在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胃腸道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等各種并發癥,甲亢、甲減、亞急性甲狀腺炎及甲狀腺結節,痤瘡,黃褐斑及汗出異常,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等內科疑難雜癥等領域頗有建樹。她還研發了多種臨床制劑,用于臨床療效顯著,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和好轉率,促進了學科建設的跨越發展。
一名優秀的中醫師,不僅要熟練應用中醫的望聞問切,還要掌握現代醫學先進的診療技術。許惠玲于1997年在江蘇省中醫院腎科進修學習一年,不僅系統學習了中醫診療技術,同時積極學習血液凈化技術;1999年6月,她又赴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血液凈化中心接受短期培訓,回到單位以后,于同年9月份率先開展了血液凈化治療,除了血液透析治療晚期腎病患者,還應用血液灌流法治療重度有機磷農藥中毒、鎮靜安眠藥中毒、百草枯中毒等。
許惠玲曾經搶救過一個重度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患者。“病人送來時已是晚上10點多,接到急診電話我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給他做了血液灌流治療。”許惠玲回憶,“情況稍微穩定之后把他送到ICU,交給了值班醫生,這時我就應該可以回家休息了,但病人的兒子攔住了我,他說‘許主任,你不能走!’我很理解患者家屬的心情,因為患者在血液灌流之前和灌流期間做了兩次心肺復蘇,病情極其危重,而ICU的值班醫生是一個孕婦。”許惠玲對上家屬期待的目光,雖然也很疲憊,卻再也不忍心向前邁出一步。那一夜,許惠玲守在ICU,又給患者做了四次心肺復蘇;因為患者的基礎疾病,以及藥物損害,加之血液灌流需要抗凝,病人發生消化道大出血,許惠玲又給患者輸了5000多毫升的血液制品,最后終于保住了患者的生命。
許惠玲隨后外出學習了幾天,患者一直等到她學習回來,親自跟她告別,并贈送了錦旗。“在救治生命面前,我從沒想過需要患者的感激,只是那一刻的生死相托、性命相系,我無法拒絕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中西兼容 形成先進診療理念
許惠玲從醫34年,博采中西醫之長,形成了先進的診療理念,并將之運用于臨床工作中。
對于內分泌科的常見病——糖尿病,許惠玲主張從脾論治糖尿病。“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范疇,歷代醫家大多認為本病的病機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具有多飲、多食、多尿及消瘦之‘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治療分上、中、下三焦論治,以養陰生津、清熱潤燥為原則。”近代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提出:“消渴一證,古有上中下之分,謂其證皆起于中焦而極于上下”,其“起于中焦”“極于上下”之說,明確指出了糖尿病的發病、病位、病機趨勢,中焦者脾胃之所居,脾為胃行其津液,若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消谷善饑。“臨床中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大多數消渴病人常見倦怠乏力、食欲欠振、食后胃脹、舌質淡胖有齒痕,或者苔薄白,有的薄黃而膩,部分患者有大便溏薄、易出汗等脾虛或兼有脾虛生濕、濕久郁熱的表現。”鑒于該理念,許惠玲研制“降糖丸”和“消糖丸”。“降糖丸益氣養陰健脾,用于糖尿病脾氣不足、陰虛燥熱者;消糖丸益氣健脾、化痰除濕,用于糖尿病脾虛濕盛,或者肥胖型糖尿病。”許惠玲如是說。
對于內分泌科另一個疾病,慢性腎炎的診治,許惠玲也有其獨到的經驗。治療慢性腎炎注重補虛與泄實并重。她介紹,慢性腎炎屬于中醫學“水腫”“虛勞”“腰痛”等范疇,中醫認為風、濕、毒是腎炎發病的基本病因,濕熱毒邪蘊結傷腎,腎絡瘀阻是腎炎病理的一個基本環節。而這一病理過程,主要是由于濕熱毒邪蘊結傷腎、腎絡瘀阻所造成,腎絡損傷產生精微物質外泄,繼而又會導致機體虛損,產生水腫、乏力、氣血失調虛勞等病癥。“有鑒于此,我配制了清腎丸和益腎丸,以清熱解毒、利水滲濕、補腎健脾、益氣養陰。”許惠玲在臨床上應用獨到的理念,每獲良效。她1999年撰寫的論文《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31例》發表在核心期刊《山東中醫雜志》;2000年撰寫論文《中醫藥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61例》發表在《現代醫藥衛生》,并獲徐州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徐州市2000—2001年度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我是一名普通的醫生,沒有什么耀眼的光環,有的只是一顆醫者仁心。患者的贊譽,就是我最大的榮耀。”作為一名徐州市名中醫,許惠玲以她精湛的醫術、親情化的服務模式,加強了醫患的交流與溝通,密切了醫患關系,真正做到了讓患者滿意。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