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今年剛60,常說自己壯得像頭牛,從未生過什么大病。可前幾天單位組織體檢,卻查出老張患了高血壓。這下,老張可得和降壓藥“相依為命”了。很少吃藥的他特別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拿著剛買的藥,拉著在店里擔任執業藥師的我問這問那。我比較忙,簡要向老張交代了服藥方法和劑量后,又要接待其他消費者,便囑咐老張有其他問題就看藥品說明書。
老張不看則已,一看說明書,嚇得趕忙跑回店里,指著說明書對我說:“李藥師。這藥我可不敢用啦!這說明書我是越看越恐怖啊!你看看,本品可能引起思維遲緩,甚至引發老年癡呆。還有這里,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是不是還傷肝傷腎啊?您還是給我換種藥吧,我寧愿得高血壓也不愿得老年癡呆呀!”
看著老張焦急的樣子,我還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現在很多患者用藥前都懂得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了,這本來是好事,可很多人在看了“不良反應”一欄后,就不敢用藥了,這可就有點因噎廢食了。
藥品說明書一般包括藥物的化學名、結構式、性狀、適應證、用法用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規格、有效期、儲藏方法、批準文號等內容,全世界基本統一。說明書的目的是指導醫生和患者正確用藥,它透露出藥品從研發到成品的相關信息,這一過程是非常嚴格的。
一種新藥品的生產通常要經過多個環節。首先,動物實驗證明某種藥品對治療某種疾病確有作用,且不良反應小,然后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經國家藥品管理部門審查合格批準后,還需要進行臨床實驗才可以上市。如果服用某種藥物真的會經常發生說明書上所說的不良反應,那么這樣的藥物肯定是不能通過申批的,也不會納入臨床實驗。一般新藥要經過3期臨床實驗證明其確實有效,沒有明顯的毒副作用,確定其血藥濃度、半衰期后,才批準生產、上市銷售。上市后部分藥物還要考察不良反應,確定是留還是走,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Ⅳ期臨床實驗。如果發現上市后的藥品有嚴重的不良反應。將撤回。嚴禁再出售。
說明書之所以要把所有不良反應一一標明,一方面是廠家要對患者負責,將可能發生的情況告訴大家;另一方面,如果患者發生了說明書上沒有提到的不良反應,那么廠家將面臨巨額索賠。因此。廠家會將所有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甚至是非常罕見的不良反應也寫進說明書里。
總的來說,雖然說明書上提到很多的不良反應,但發生率是很低的。比如降有害血脂的他汀類藥物有橫紋肌溶解作用,但這樣的不良反應非常罕見,很多高年資的臨床醫生都沒有遇到過。相反,很多大型臨床試驗都證實,他汀類藥物可以大大減少冠心的發病率,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很多服用這類藥物的患者從中得到了益處。又如地高辛是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物,中毒量接近治療量,但其療效確切,且可以通過監測患者體內的藥物濃度來調整藥物用量,減少中毒事件的發生。
可見,對于說明書上標明的不良反應,沒有必要去刻意放大它。閱讀藥品說明書的正確方式應該是先看適應證,再看注意事項,最后看不良反應,只要符合藥品適應證就應該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用藥時,除非有醫生的明確指導,否則決不超量服藥或延長服藥時間。不要把成人的藥給孩子吃。婦女懷孕、哺乳期不隨意用藥,必須用藥者應遵醫囑。慢性病患者長期用藥時,應定期檢查和監測肝、腎功能。只要做到了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就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