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協和精神
眾所周知,在協和有三寶,“圖書館”“病案”和“名教授”。從協和醫院官方平臺獲悉,協和醫院珍藏的400余萬冊病案承載了協和醫學發展的歷史,堪稱濃縮了一個世紀的醫學圖書館,不僅有孫中山、宋慶齡等一代名人的病歷,更有記載中國首例、乃至世界首例疑難重癥及罕見病例的病案。在協和醫院,對一個新醫生的培訓,往往從寫病歷開始,病歷書寫水平,也折射出書寫者的綜合素養。市一院的病案書寫可追溯至1935年建院之初,臨床醫師手寫的一份份大病歷,工整、詳盡、條目清晰,不僅記錄了一位位病人的診治過程,更傳遞著醫院濃厚的文化氣息。
傳承醫院瑰寶
隨著時代的變遷,信息化融入生活,醫院也不例外,自2010年電子病歷系統全面推行,電子病案逐漸取代了手寫病案,醫院延續75年的傳統手寫病歷淡出臨床舞臺,成為病案室密集架高高壘起的珍貴史料。對于青年醫生來說,享受便捷、高效等書寫“紅利”的同時,承擔著因鍵入、刪除操作簡易而面臨的診療邏輯、整體思維被影響的風險。相較傳統病案書寫,載體變化是大勢所趨,但蘊含于書寫過程中的精神、態度、責任、擔當卻是一脈相承、亙古不變的。“如何書寫好一份病案”成為每一位臨床醫生需要審慎思考、積極應對的時代課題。
書寫無悔青春
近日,市一院在全面實施電子病歷系統的大背景下,對標研學協和醫院優秀病案精神,籌備開展臨床醫師手寫病歷專項工作。5月31日全院下發《市一院關于開展臨床醫師手寫病歷專項工作的通知》,號召初級職稱、中級職稱、副高級職稱等各級別的醫師積極參與,屆時,醫院將組織病案管理委員會成員批閱審核和評比,分別在初級組、中級組及副高級組優秀手寫病歷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獲獎作品有望在“8·19”醫師節期間進行展覽,年度優秀病歷將作為重要資料進入院史館陳列。這項活動,既是對本年度“8·19”醫師節的獻禮之作,又為全體一院人致敬經典、重溫輝煌、傳承優秀、名垂院史創造契機。
活動發起前,醫院組織臨床科主任、醫務處、病案科、質控辦、輸血科、藥學部等部門對在架運行病歷和歸檔病歷進行內涵質控,定期進行飛行檢查,通過科主任例會和院內網公示優秀病歷和有待改進的病歷,為手寫病案專項活動預熱。
病案蘊藏著醫院極為豐富和寶貴的臨床資料,是醫療技術、經驗、臨床思維過程的記錄和結晶,亦是醫院開展教學和科研的基石。一份份病案道出“醫乃仁術、醫者仁心”的內涵,積淀市一院的獨特文化氣質。在無聲的歲月中,病案瑰寶綻放光彩,不負芳華,定將成為一院人代代相傳的“傳家寶”;十年后的你我,在回首崢嶸歲月時,也定會為今日的我們鼓掌,因我們曾如此真摯地書寫著青春。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