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標準化工作取得新進展
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建立12個中藥材標準和2個炮制品標準
據科技日報訊(秦秋)在3月18日舉行的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中藥材標準”結題驗收會上獲悉,繼“中藥材標準及相關中醫臨床療效評價標準”之后,中藥材標準化工作取得了新的階段性成果,建立了黃芪、黃連、刺五加、金銀花、浙貝母、鉤藤、延胡索、補骨脂、牛蒡子、虎杖、金錢白花蛇、烏梢蛇12種中藥材標準,和白芍(包括白芍片、酒白芍、炒白芍)及牡丹皮2種炮制標準。在研究的過程中采用了特異合酶鏈反應技術和高效液相色譜聯用技術等先進方法,建立了藥材的指紋圖譜。尤其是在金錢白花蛇和烏梢蛇的標準中,設計了藥材的特異PCR鑒別引物,能準確鑒別這兩種藥材的真偽,為這兩種藥材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通過北京市藥檢所的復核,已獲專利1項。
建立、完善和提高中藥材的質量標準十分迫切。“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行動計劃”已列為國家科技部的重點項目,為加快中藥現代化進程提供了有力支持,國家也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在該課題的組織方面也打破了以往的門戶壁壘,由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牽頭,聯合中國中醫研究院和基礎理論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所、北京大學藥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幾家研究所和醫藥院校,集中尖端設備和頂尖人才,在較短的時間里高質量地完成了這一階段的研究工作,為整個項目的后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為我國《藥典》的修訂做好了扎實的準備。
由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所、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中國藥材公司和中國中醫研究院的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具有組織協調工作扎實到位,經費使用合理,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實施過程影響較大等特點,圓滿地完成了該項目第二期的任務。并建議申報有關獎項,以利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
閱讀下一篇
“心晴行動計劃”助焦慮病人重現開朗心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