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殺菌、抑菌為“主業”的抗菌藥無疑在疾病的治療領域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抗菌藥發揮作用的過程中,被殺滅或抑制的細菌也一直在“反抗”。
專家指出,可以用進化論來解釋細菌產生的耐藥性。在細菌和抗菌藥斗爭的過程中,細菌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存,在跟藥物的不斷抗爭下改變了自己的性質和狀態,來維持自己的生命,這就出現了耐藥。耐藥菌越來越多,人類原有的抗菌藥對它來講就沒有作用了,如五十年前的青霉素對很多細菌都有效,可是如今青霉素對相當一部分細菌都沒有效了。
專家指出,這和藥物濫用有很大關系。濫用抗生素會讓人體產生耐藥性,導致現有的抗菌藥失效,并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于是,一些原本容易治療的細菌感染性疾病,用原本有效的抗菌藥物已經不能有效控制感染了,一些致病菌耐藥性的發生和傳播勢頭令人瞠目。藥師徐小華告訴記者,在醫院里,很多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還未確定自己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就要求醫生直接給自己用抗菌藥,而且很多患者感冒后就希望醫生給自己開多種高價的抗生素藥物,這都導致了抗生素濫用。
由于藥物有不良反應,濫用抗生素還可能致病。有關統計顯示,中國每年約有250萬人因藥物不良反應致病住院,一半左右的耳聾患者因濫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所致。專家介紹,在有些聾啞學校里,往往1/3的聾啞兒童是打抗菌藥發生不良反應導致聾啞的。此外,抗菌藥的不良反應還包括對肝腎造成損傷,導致嚴重過敏反應甚至導致休克、死亡或是植物人等。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勿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出现不适请及时至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閱讀下一篇
用藥時,要分清楚復方與復合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