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傳染病醫院/傳染病頻道:結核病伴隨著人類的歷史在全世界范圍廣泛流行幾千年,一度有“十病九癆”之說。中國家喻戶曉的名著《紅樓夢》中,漂亮又才華橫溢的林黛玉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曹雪芹的生花妙筆下,我們看到嬌弱、消瘦、頻繁咳嗽和咯血的林妹妹,就是典型的結核病患者形象。賈府的錦衣玉食沒能挽救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林妹妹香消玉殞,結核病的可怕由此也可見一斑。
徐州市傳染病院結核病專家張海晴介紹,科學的進步使結核病“十病九癆”和“十癆九死”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隨著身邊結核病患者的減少,也有朋友產生這樣的疑問“結核病在中國是不是已經消失了?”
一、結核菌和結核病的特點使結核病控制難度極大
在結核病肆虐的幾千年里,人們始終不了解結核病的病因,對結核病的治療和預防無從下手。直到1882年3月24日,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在柏林生理學會上報道結核病的罪魁禍首是結核菌,這是結核病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是人類同結核病斗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以后每年的這一天被定為“世界結核病日”,羅伯特?科赫也由于在結核病研究的重大成就于190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目前我們知道,結核菌由厚厚的脂質包圍,像一層堅固的防彈衣,對干燥、低溫等不利環境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在陰暗、潮濕的環境最長可以存活 3月,遠遠超過病毒和其它細菌存活時間。而且,結核菌又是一種“狡猾”的細菌,表現為快、慢、靜止等各種生長狀態,其中生長緩慢的細菌很難被藥物徹底消滅,主要依靠延長療程殺滅這類細菌,這是目前抗結核療程長達6個月的主要原因。
人類目前已消滅了天花,基本控制了霍亂、鼠疫,但結核病的控制仍困難重重。人從被細菌或病毒感染到發病的這段時期稱為潛伏期,埃博拉出血熱等急性傳染性疾病的潛伏期一般不超過三周,而結核病的潛伏期可以是終生。這樣,在人生命的任何一個時期結核菌的感染者都可能發展為結核病。此外,急性傳染病的病程一般只有幾個月,未經治療的結核病病人病情遷延不愈可以長達幾十年,一個未經治療的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每年可以感染10-15個健康人,未及時得到有效治療的結核病患者可能造成疾病進一步播散、蔓延。由于結核病潛伏期長、病程長的特點,結核病不容易控制,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地域廣闊、地區之間醫療水平差別巨大的國家。
二、出現結核病可疑癥狀應及時篩查
由于結核病患者咳嗽、咳痰等癥狀類似呼吸道感染的癥狀,病人往往把自己的不適認為是感冒、支氣管炎等導致,因而延誤診斷和治療,引起疾病的進一步傳播,也增加了治療失敗風險。控制結核病的關鍵在于及時發現和治療傳染性結核病患者,結核病防治機構的工作者致力于通過篩查盡量多地發現患者,減少疾病在患者不知情情況下的傳播。一個良好的篩查方法應該具有以下特點:1 簡單、方便、價格低廉,便于基層醫療機構掌握、推廣;2 能發現盡可能多的結核病患者,避免遺漏病例。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研究發現,對有咳嗽、咳痰等癥狀超過2周的患者,進行痰結核菌和X線胸片檢查,能提高結核病患者的發現率。這一診斷程序,不僅技術上簡單易行,而且能夠發現更多的結核病患者,據此建立的結核病篩查模式,廣泛用于癥狀可疑者的肺結核篩查。目前我國推薦:出現咳嗽、咳痰超過兩周或咯血者應至結核病專科醫院或結核病防治所就診,并進行痰結核菌和胸部X線檢查,診斷的肺結核患者經抗結核治療兩周后痰中結核菌的數量可下降80%,初次診斷的肺結核患者經規范治療后治愈率超過95%。積極地發現傳染性結核病患者,不僅能減少治療失敗,而且能減少疾病傳播。
三、中國結核病患者和結核菌感染者多
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端木宏謹教授領銜的團隊組織了2000年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這次調查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57個抽樣點,調查范圍多達36萬人。調查顯示,我國活動性肺結核的患病率達到367/10萬,換而言之,當時中國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達到451萬人,這一水平,不僅遠高于結核病控制良好的國家或地區,也遠高于全世界平均水平。中國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結核病患者數僅低于印度,位居全球第二。在中國,結核病并沒有消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結核病控制依然任重道遠。
這次調查還發現中國結核菌感染率高達44.5%,感染者高達5.5億人。盡管感染結核菌并不意味著結核病,但約十分之一的感染者可能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的可能性是不合并基礎疾病者的2-3倍,感染艾滋病病毒、器官移植、使用糖皮質激素者感染結核菌后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的風險更高。龐大的結核菌感染人群會導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不斷有結核病新發病例出現。但是,感染結核菌的朋友大可不必擔心:結核感染者并不是病人,并不是必須接受治療,更不會傳染他人,絕大多數感染者不會發展為結核病。
四、中國耐藥結核病多
有朋友可能要問:是不是有了抗結核藥物就可以控制結核病呢?上世紀八十年代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聯合治療后,結核病的治愈率一度達到95%,但目前結核病又卷土重來,重要原因之一是耐藥結核病的出現。耐藥結核病既可以是由于感染耐藥結核菌,也可以是由于治療不當。抗結核藥物就像一枚枚精確制導的導彈攻擊細菌的不同靶點,耐藥菌通過改變自己的結構使導彈找不到攻擊目標,使藥物“望菌興嘆”。治療耐藥菌引起的疾病不僅療程長、費用高,而且治愈率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許紹發教授、趙雁林教授領銜的團隊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929株結核分枝桿菌的研究顯示,四分之一的結核菌對異煙肼和/或利福平耐藥,耐藥結核病在中國流行已經成為嚴峻的現實。經計算,每年我國新發生11萬例耐多藥結核病(同時對異煙肼和利福平耐藥),換而言之,每5分鐘有一例耐多藥結核病發生,尤其可怕的是,四分之三的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為感染耐藥結核菌導致,說明中國耐藥結核病傳播方式是直接感染耐藥菌為主,應該加強對耐藥結核病患者的快速診斷、治療和管理,避免耐藥結核病疫情的進一步傳播。
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發生結核病的大流行被稱之為“白色瘟疫”,一度使人聞之色變。隨著科學家對結核病本質的了解,以后不會再次出現全世界范圍結核病的大流行。在現階段下,有了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積極發現和合理治療結核病,必將最終消滅這個長期危害人類的疾病。
徐州傳染病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