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傳染病院/傳染頻道:我國歷來高度關注兒童健康,不僅制定“國家擴大免疫規劃政策”,不斷增加免費疫苗種類,更將每年的4月25日定為“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是第30個“全國預防接種日”,主題為“接種疫苗:孩子的權利,社會的責任”。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流行的季節,其中可以用疫苗來預防的,主要包括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水痘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等。為加大預防接種知識宣傳,使公眾進一步理解預防接種工作的重要性,徐州市傳染病醫院專家張鳳池向大家介紹有關疫苗防疫的知識和注意事項。
6歲以下兒童需要接種22針次疫苗,可預防12種疾病
從1978年開始,我國開始實施計劃免疫,有4種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可預防6種針對性傳染病。經過有計劃、普及性推廣,曾經嚴重危害兒童身體健康的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已經基本被消滅,百日咳、白喉、乙腦、流腦、麻疹等針對性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為兒童提供的免費疫苗有13種,分別為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腦疫苗、A+C群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風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風疹疫苗。
一般來說,6歲以下兒童免費接種的疫苗針次為22次。其中乙肝疫苗3針次、卡介苗1針次、脊髓灰質炎疫苗4針次、百白破三聯(白破二聯)5針次、麻腮風三聯(麻風二聯、麻腮二聯)2針次、乙腦減毒活疫苗2針次、A群流腦疫苗2針次、A+C群流腦疫苗2針次、甲肝疫苗1針次,共計22針次,期間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劑次間隔。
這類疫苗的特點是使用歷史悠久、疫苗效果好,我國能自主生產,而且是國家支付疫苗費用,全部兒童都要注射。通過接種上述疫苗,可預防結核病、乙肝、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甲肝、流腦、乙腦、麻疹、風疹、腮腺炎12種疾病。
預防接種證是孩子入園、入學必須提供的證明材料,家長應及時辦理
國家在提供計劃免疫的同時,家長也應當盡到為孩子接種疫苗的義務和責任,接種疫苗后家長應及時為孩子辦理預防接種證。
我國現有的疫苗按照付費情況分為兩類: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一類疫苗是由國家支付疫苗費用,全部兒童都要注射,被稱作“免疫規劃疫苗”。二類疫苗是由家長支付疫苗費用,又稱“免疫規劃外疫苗”。第二類疫苗執行“自費且自愿”的原則,而第一類疫苗則具有規劃性,適齡兒童如果沒有疫苗接種禁忌癥,均應按時接種第一類疫苗。疫苗接種不僅是對接種兒童自身的保護,也是對周圍人群特別是兒童的保護。
同時,家長們切記一定要及時為孩子辦理預防接種證。預防接種證是孩子預防接種記錄的證明。孩子出生后,家長要在出生醫院為自己的孩子辦理預防接種證。每次接種后,接種門診醫生會在接種證上記錄接種疫苗的名稱、批號、接種時間等信息,并在上面簽字。預防接種證是孩子今后入托(園)、上學、出國等必須提供的預防接種證明材料。我國衛生部和教育部聯合下發文件,要求對所有入托、入學的孩子查驗接種證;沒有完成第一類疫苗全程接種的孩子,必須及時進行補種,以確保孩子能及時獲得抗體保護。接種疫苗后最好在接種地點留觀30分鐘,以防出現不良反應。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該如何配合醫生做好孩子的疫苗接種呢?
首先,家長應該了解一些兒童預防接種的知識,知道孩子在相應的年齡段該接種何種疫苗,每種疫苗可預防哪種傳染性疾病;其次,家長應該了解孩子接種前的健康狀況,以便當接種醫生詢問孩子的既往病史時能如實告知,接種前一周要特別精心地護理孩子,盡量避免孩子患病;接種前最好給孩子洗個澡,并給孩子穿上清潔、寬松的衣服;最后,接種時別忘了帶孩子的預防接種證。
孩子接種疫苗后也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接種疫苗后應在接種地點留觀30分鐘,如沒有任何反應再回家,因為不良反應在接種后30分鐘內最常出現;其次,回家后要注意接種24小時之內不宜給孩子洗澡,要注意保持接種局部皮膚的清潔衛生,不要讓孩子用手搔抓接種部位,以免局部感染或出現加重反應;最后,要注意孩子的飲食活動,盡可能讓孩子多飲水、多休息,清淡飲食,特別要注意接種后24小時之內不要給孩子提供魚、蝦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并且要少吃或不吃蔥、姜、蒜和辣椒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