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天大便可多達5~6次,呈金黃色黏糊狀;而吃配方奶粉的寶寶每天大便只有1~2次,呈淡黃色,質地較硬。這是什么緣故呢?主要的原因有以下2點。
1.低聚糖的力量
母乳中含有8g/L左右的低聚糖(已經接近母乳中蛋白質的濃度),其種類多達130余種(其中以低聚半乳糖含量最多,其次是低聚果糖)。它們都是由3~10個單糖相互連接而形成的短鏈糖,我們的腸道無法分解和吸收這些低聚糖,但它們是腸道中“好細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嗜熱鏈球菌等)的食物,也是這些“好細菌”組成細胞壁的原料,所以,吃母乳的寶寶腸道中“好細菌”占絕大多數。這些“好細菌”能使奶液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使食物中的纖維素轉變成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鏈脂肪酸。由于酸性可刺激腸道蠕動,所以,吃母乳的寶寶腸蠕動快,大便停留時間短,排便次數多,大便也較軟。由于糞便中經常含有對人體有毒有害和致癌的物質(如胺類、鉛、汞、鉻、霉菌毒素等),及時排便能縮短這些有害物質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所以,及時排便對人體健康有利。一般的配方奶中沒有這些低聚糖,因此人工喂養兒腸道中“好細菌”不多,而是以大腸桿菌占主導地位,所以,大便次數少,而且質地堅硬。
2.得天獨厚的脂肪酸結構
脂肪是以甘油為軸心、平行地結合3個脂肪酸所構成的,母乳中脂肪酸的位置和配方奶(大多由牛、羊奶做成)不同。母乳中棕櫚酸(也就是軟脂酸)是位于中間位置上,在消化過程中不容易被水解下來,而牛乳中的棕櫚酸則是處在兩邊位置上,在腸道中很容易被脂肪酶分解下來。游離的棕櫚酸則會和鈣結合,成為棕櫚酸鈣。這就是寶寶大便中的皂鈣,也就是俗稱的“奶塊”,是大便變硬的原因之一。
閱讀下一篇
徐州兒科醫生提醒,小兒咳嗽要先分清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