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兒科:哺乳期,當媽媽們擔心“奶水清”不能讓寶貝吃飽的時候,得到最多的建議就是多吃肉、蛋、奶,提高奶水中的蛋白質。但你知道嗎?盡管奶水中的蛋白質對寶寶的成長很重要,卻并非多多益善。盲目地給寶寶過度攝入蛋白質,可能導致成年后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發生。日前,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及雀巢公司共同舉辦了“讓每一位寶寶獲得母乳的保護”學術研討會暨新聞發布會,分享了母乳喂養對孩子長期健康影響的最新進展。
蛋白質并非“越多越好”
為了保證孩子的蛋白質供給,不少母親在哺乳期都會在飲食中增加肉、蛋、奶的攝入。這似乎造成了一個錯覺:更多的蛋白質是孩子吃飽、吃好的保證。專家表示,在全球的諸多研究表明,嬰兒期盲目給寶寶過度攝入蛋白質可能導致成年后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發生。
事實上,母乳的蛋白質會根據哺乳期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專家表示:“在哺乳期間,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含量在逐漸降低,這是為什么?因為孩子滿六個月以后要添加輔食,如果說母乳成分有所降低,那它和輔食加在一塊兒是最適合于孩子成長發育的。
很多家長都會說,是不是母乳喂養的孩子比奶粉喂養的孩子長的相對的小一點、瘦一些?這其實是家長們用了錯誤的評判標準。應該說,配方粉喂養的孩子比母乳喂養的孩子長的過快,而不是母乳喂養的孩子比配方粉喂養的孩子長的過慢了。”
母乳提供的蛋白質“剛剛好”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兒童超重與肥胖問題也日益嚴重。2002年,我國0~6歲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上升了41.7%和17.6%。2012年,對中國8城市的嬰幼兒體格測量的數據顯示:0-36個月嬰幼兒超重及肥胖發生率平均在14%以上。而歐洲兒童肥胖項目研究表明:在營養滿足后,更多的蛋白攝入會增加代謝負擔和內分泌調節,嬰兒期只攝入適宜的蛋白質,可使2歲齡幼兒體重增長情況更理想,并使青少年期肥胖風險降低13%。
那么,如何才能為孩子提供“剛剛好”的蛋白質呢?關鍵就在母乳喂養。薛穎介紹,根據母乳喂養最新的研究數據表示,母乳喂養的孩子,他們成年以后或者青春期以后發生肥胖的幾率會下降13%到18%。母乳喂養可對遠期肥胖起到預防作用,這是因為母乳中優質、適量的蛋白質可降低遠期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
問:母親的飲食攝入,對于母乳成分的變化有影響嗎?
薛穎:跟乳汁變化直接相關的,就是水溶性維生素的變化。也就是說,哺乳期間,母親一天不吃菜,乳汁里的水溶性維生素含量會下降,但其他成分都不會有影響。媽媽不會因為飲食改變而導致乳汁中蛋白質、脂肪、碳氧化合物和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有較大的改變,唯獨有影響的就是水溶性維生素,即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所以,我們鼓勵媽媽們一定要保證均衡飲食,不要僅僅想到蛋白質的補充。
推薦: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 薛穎 主任
徐州兒科熱線:0516-85707122
小兒內分泌科專家:寶寶蛋白質過量 可致多種慢性病發生
摘要:
哺乳期,當媽媽們擔心奶水清不能讓寶貝吃飽的時候,得到最多的建議就是多吃肉、蛋、奶,提高奶水中的蛋白質。但你知道嗎?盡管奶水中......徐州兒科熱線:0516-85707122
延伸閱讀
圖片熱點
編輯推薦
-
徐州兒童醫院舉辦糖尿病夏令營活動:正確認識糖尿病 家長少走彎路
08-23小兒內分泌 434 -
專家薛穎:兒童性早熟多是“吃出來的” 誘因黑名單看究竟
06-20小兒內分泌 151 -
兒童糖尿病以I型糖尿病居多 需按時測血糖、注射胰島素
04-28小兒內分泌 173 -
1型糖尿病兒童飲食要嚴控 不可太咸、多吃谷物、少食水果
02-18小兒內分泌 141 -
內分泌科薛穎:學齡前到青春期應每半年到一年測1次骨齡
09-09小兒內分泌 187 -
防治碘缺乏科學補碘,準媽媽最好兩周吃一次海帶、海菜
05-15小兒內分泌 74 -
碘缺乏與人體健康有何關聯?青少年與孕婦需警惕缺碘問題
05-15小兒內分泌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