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腦
南京市疾控中心健教所所長于述明介紹,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全年與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以冬春季發病較多,11月后發病率開始上升,2-4月達到高峰。以14歲以下年齡、尤其是7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腦膜炎雙球菌隱藏于患者或帶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過咳嗽、打噴嚏、說話等由飛沫直接從空氣傳播,進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感染流腦后初為低熱、咽痛等類似感冒癥狀,隨后體溫升高、畏寒,頭痛、嘔吐,皮膚黏膜出現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皮疹等。病情嚴重時出現劇烈頭痛、頻繁噴射狀嘔吐、怕光、狂躁、頸后疼痛、頸項強直等癥狀,如不及時搶救,可以在24小時內死亡,嬰幼兒病情更為兇險。
流腦曾三次大暴發
據了解,我國1896年發現流腦病毒后,曾經歷過三次大暴發,分別是上世紀50年代、1967年和1976年,之后由于流腦疫苗的廣泛接種,再沒有過大流行。姚文虎稱,安徽流腦病人之所以出現死亡,最主要是C群流腦病毒在“作怪”。姚文虎介紹道,流腦細菌群分13個群,最多見的是A、B、C三群,在我國過去最多見的是A群,占90%左右。2004年C型流腦在廣東、安徽等地率先出現,那時病人沒有現在這么多,不過至今南京還未發現C型流腦病人。感染上C型流腦病毒后死亡率較高,姚文虎解釋道,因為以前人們接種的都是A群菌,人體對C群菌的抵抗力很弱,一旦感染上就容易發病,而且,C群菌相對于A群菌來講,其本身的毒力比較強,引起暴發型流腦較多,而普通流腦的病死率在5%左右,暴發型流腦的病死率則高達50%以上,這些都決定了C型流腦的高死亡率。
癥狀:常被誤認為感冒
對于A型流腦和C型流腦的早期癥狀,姚文虎稱,它們并沒有明顯的區別,都是高燒、頭痛、嘔吐,同樣都要經歷四個時期,發病初期為上呼吸道感染期,出現類似傷風感冒的癥狀,如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和輕微的發熱。隨著病情進展,發展至敗血癥期,表現為高熱、精神萎靡、全身皮膚出現不規則的淤點淤斑,最多見的是雙下肢和臀部,嚴重的出血疹可迅速擴大。接著進入腦膜炎期,出現劇烈的頭痛、嘔吐、抽搐,最后是恢復期。一般病人經歷每一時期的時間在幾小時到一天多之間,但是暴發型病人很可能在幾小時內就死亡。另外,姚文虎提醒,流腦初期表現為發熱、頭痛、咽痛、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流涕、咳嗽等等,很像感冒,往往不被人所重視,常有人視流腦為感冒,延誤了治療,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治非常重要。
于述明提醒市民,今年冬春氣候變化不定,易發生呼吸道傳染病。市民如出現有類似呼吸道傳染病癥狀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不去或少去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活動,特別不要帶兒童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外出時要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要及時接種流腦疫苗;居室要開窗通風,并經常用過氧乙酸等消毒;要養成個人良好的健康行為,勤曬衣被,不對著人咳嗽、打噴嚏、勤洗手,經常鍛煉身體;平時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密切接觸過流腦病人的人,可采用磺胺類藥物預防。只要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預防流腦。
易感人群一:6個月至15歲的兒童
南京市第二醫院傳染科主任姚文虎介紹說,6個月至15歲的兒童是流腦的易感人群,必須按免疫接種時間,及時接種流腦疫苗。另外,腦膜炎雙球菌具有怕熱、怕冷、厭氧的弱點,因此要經常曬衣服、曬被褥、曬太陽,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使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該菌就不能生存。同時,在流腦好發季節,室內還可經常用食醋、艾葉等熏蒸消毒,殺滅病菌。一旦發現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咽喉痛等癥狀的病人,應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現高燒不退、劇烈頭痛、噴射嘔吐等,應立即送醫院檢查,確診者應隔離治療。病人污染的環境、用品等要嚴格消毒,以防擴散。此外,抵抗力比較弱的人容易被流腦病菌“擊倒”,因此,要建立科學生活方式,按時作息,保證睡眠,經常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有,學生已經放假,而且春節即將到來,青少年要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
易感人群二:吸煙者易患流腦
據專家介紹說,一般流腦的發病初期為上呼吸道感染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如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和輕微的發熱。而流腦病菌進入腦脊膜后,患者的頭痛會加劇,并出現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癥狀。因此,市民有頭疼發燒并出現皮膚淤斑等癥狀,要引起警惕,及時就醫。
由于正值春運高峰,人流密集,專家特別提醒外來打工者,疑似流腦未排除之前切勿急著回家,以免在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上造成大范圍傳播。
另外,專家還指出,預防流腦要注意鼻咽部的健康,戒煙或禁煙,主動吸煙或被動吸煙者都易患流腦。
頁次:[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