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頻道:近日,一條“嬰兒趴睡導致窒息”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一名新手媽媽訓練3個月大的寶寶趴睡,嬰兒在趴睡過程中啼哭不止,2小時后不幸窒息身亡。剛剛出生三個月的寶寶因錯誤的育兒方式失去生命實在讓人痛心不已。
那么,3個月的孩子趴睡真的安全嗎?今天,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鄧曉毅將為家長們介紹一些寶寶睡覺的規律和習慣。
寶寶的睡眠規律
孩子出生后雖然身體已經離開母親,但是心理上卻仍然是和母親共生的。孩子需要在母親的懷抱里,繼續感受著讓有安全感的體溫和心跳,需要從之前沒有白天的陽光和夜晚的黑暗之分的生活環境離開后,逐步適應、建立起晝夜的生活規律,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的支持和幫助,在看似只會吃吃睡睡的狀態中分辨孩子從清醒到睡眠的過程中蘊含的規律。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出生后的睡眠特點。新生兒出生后,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會發現孩子有淺睡眠、深睡眠、瞌睡、安靜覺醒、活動覺醒、哭六種狀態。寶寶的睡眠沒有規律可循,每次睡眠時間通常在30分鐘到4個小時之間不等,分布在一天的24小時,不分晝夜的吃吃睡睡,并且睡眠時還容易驚醒,這是因為新生兒睡眠約有一半時間都處于“活躍睡眠”狀態。當您發現寶寶眼皮顫動,有迅速且不規則的呼吸,偶爾還全身顫動,或者發出各種聲音,這些就是淺睡眠狀態。
為寶寶建立“晝夜習慣”
我們可以用環境的改變幫助孩子逐步建立晝夜習慣。寶寶出生后,家長們要保證周圍的生活環境白天光線不能太暗,讓新生兒接受自然光的照明,不必刻意保持安靜,家人可以保持常態生活,給孩子的護理操作如換尿布、換衣服、洗澡等,要在孩子自然醒后進行。
夜間則一定盡量少打擾孩子,關上燈,盡可能保持環境安靜并避免移動孩子,喂奶時也最好是不要讓孩子“完全清醒”。如果媽媽實在不放心孩子而使用夜燈,也要保證環境足夠暗、位置要放低,光源不能直接照到孩子。
除了要幫助寶寶建立“晝夜習慣”外,還要經常為寶寶做撫觸,另外,寶媽們也要創造一切條件為寶寶進行母乳喂養。
寶寶在出生3~4個月之后,在外界光、聲音、喂養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漸熟悉了這個新奇世界的秩序,睡眠與外周環境會越來越同步,白天清醒的時間延長,睡眠會更多的集中于夜晚。
那么,孩子需要趴著睡嗎?
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兒科學會正式建議所有嬰兒仰臥睡覺,以減少嬰兒猝死綜合癥的風險,“躺著睡、趴著玩”的建議不僅挽救了許許多多孩子的生命,而且促進了孩子的生長發育,也避免了扁頭綜合癥的發生。
我國并沒有給新生嬰兒趴睡的習俗,所以在接受舶來的育兒理念之前,請家長們務必咨詢有資質的、并且是醫學背景的兒童早期發展的專業機構,避免終生遺憾的事情發生。
鄧主任建議,三個月大寶寶其實并不適合趴著睡,由于寶寶此時還不會翻身,身邊如果有枕頭等堵住了呼吸道,寶寶沒有辦法自己調節體位,所以有可能導致孩子窒息,從而引發悲劇;另外,寶寶的骨骼還發育不健全,趴著睡的孩子需要長期側著頭,這可能會造成頸椎和背部發育的畸形。
專家簡介
鄧曉毅 新生兒科主任 主任醫師
徐州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從事兒科臨床工作40余年,有著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特別擅長于新生兒各種疾病的診斷、治療。積極引進開展臨床新業務,共獲徐州市科技進步獎三項,市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三項,10余篇學術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全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