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頻道:2024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五次全國愛耳日,活動主題為“科技助聽,共享美好生活”。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普及聽力健康知識,增強全社會聽力健康意識,減少、控制聽力損失和殘疾的發生,推動“十四五”聽力殘疾預防與康復事業高質量發展,開展第二十五次全國愛耳日科普宣傳。
1影響聽力的主要因素?
包括與出生有關的不良事件、耳部感染、病毒感染、噪音暴露、耳毒性藥物和生活方式的選擇等。
01產前
遺傳因素、宮內感染(例如風疹和巨細胞病毒感染等)。
02圍產期
位于外耳和內耳之間,由鼓室、咽鼓管、鼓竇和乳突四部分構成。中耳主要起著傳導和擴大聲音的作用。
03童年和青春期
出生窒息(出生時缺氧)、低出生體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嚴重黃疸)、其他圍產期疾病及其管理。
04成年和老年
慢性病、耳硬化癥、吸煙、耵聹栓塞、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耳部或頭部受傷、巨大的噪音/聲音、耳毒性藥物、工作相關的耳毒性化學物質、病毒感染和其他耳部疾病。
2耳部保健小知識
01避免噪音
噪聲是聽力的“隱形殺手”,如果經常接觸刺激大的聲音,如鳴笛聲、施工噪音、KTV噪音等,容易引起噪音性耳聾、耳鳴的情況。長期在噪聲強的環境中工作者,應佩戴防護耳罩或使用減噪設備等。
02避免長時間戴耳機
很多人喜歡在地鐵、公交車或公共場合里戴耳機。然而,在嘈雜環境中,人們會不由自主調高音量蓋過噪音,長此以往會對聽力造成嚴重損害。還有的人喜歡戴耳機睡覺,由于入睡后耳機聲音持續刺激雙耳,容易誘發神經性耳聾。研究表明,長時間過度使用耳機,會對聽覺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同理,建議避免頻繁或長時間接聽電話。
03勿常掏耳朵
勿用牙簽、發卡、火柴棍等容易損傷耳道皮膚甚至鼓膜的物品掏耳朵,有時可并發外耳道或中耳腔的感染,使聽力下降。耳道具有自排自潔的功能,大部分人的耵聹(耳屎)可通過運動、咀嚼、睡覺翻身等自行排出。如遇大塊硬結的耵聹,應請醫生用專業工具取出。
04慎用耳毒性藥物
一些抗生素和抗癌藥物等具有耳毒性(慶大霉素、鏈霉素、順鉑等),如確需要,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并進行聽力監測。
05乘飛機時注意做吞咽動作
飛機在起飛和降落時,外界氣壓劇烈變化,如果中耳腔內外壓力不能迅速取得平衡,就會造成航空性中耳炎。此時可以通過做吞咽、咀嚼等動作,使咽鼓管處于開放狀態,有利于保持中耳內外氣壓平衡。
06正確擤鼻涕
用力擤鼻涕和吸鼻涕,可能會將鼻咽部的分泌物擠壓到咽鼓管及中耳內,誘發中耳炎,進而影響聽力。正確的擤鼻方法是:按住一側鼻孔擤出另一側鼻涕,然后再交換擤另一側,動作宜輕而慢。
07勞逸結合,規律作息
長期壓力過大,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內耳受到刺激使聽覺細胞供血血管發生痙攣、阻塞,引起內耳供血障礙,神經上皮細胞缺血、供養不足壞死,從而使聽力下降。
08及時正確就診
突發性耳聾是一種急癥,表現為突然發生的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還伴有耳鳴眩暈或耳內悶塞感。一旦突然出現聽力下降或耳鳴應盡快就診,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治療越早越好。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