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兒童健康:花生仁、核桃仁、筆帽、口哨……最近這段時間,從徐州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了解到,該院收治的氣管異物患兒增多,這些異物嚴重危害孩子生命!
寒假在即,徐州市兒童醫院專家提醒,氣管異物是導致小孩意外死亡的常見原因,家長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照顧孩子時,這四種情況一定不能做!另外,必須學習并掌握急救處置方法。
接診多名氣管異物患兒
案例1:
1月16日晚上7點多,1歲多的舟舟(化名)被爸媽抱到了市兒童醫院,“醫生,快給我們看看,從昨天起就咳個不停,聽著讓人揪心!”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楊娜瞧了瞧孩子,小臉被憋得夠嗆,伴隨著陣發性的憋氣,又哭又咳的,差點喘不過氣來。

楊娜判斷,異物正卡在氣管的最狹窄處,如果再隨著氣流不停移動,將聲門卡死,那后果不堪設想。楊娜隨即安排孩子直接手術,用支氣管鏡將異物取出——塑料口哨玩具。
案例2:
一對夫婦帶著2歲大的孩子沖了進來。“醫生,孩子都肺炎一周了老不好,剛拍片子說肺里有東西,您快給看看吧!”
楊娜接過片子,結合問詢病史,了解到,孩子曾被4歲的姐姐喂食過花生,當時出現過嗆咳狀況,但家長沒有注意。這兩天孩子咳得厲害,在社區醫院按照肺炎治療著,然而病情沒有絲毫好轉。

“孩子左側主支氣管已被完全堵塞,右側肺部也有炎癥”,當楊娜為其取出異物后,孩子的咳喘癥狀緩解不少,只是還要入院接受抗感染治療。
取異物采用小兒支氣管鏡鉗
“小兒氣管異物是耳鼻咽喉科的臨床常見急癥,多發生于1~3歲的幼兒身上。兒童易患此病主要與此年齡階段患兒咀嚼功能差及咽喉反射不全有關,另外,在患兒進食或口中含有東西時,大笑、嬉戲玩耍及不小心跌倒時,也易致誤吸引起氣管支氣管異物。”

楊娜介紹說,根據他們最近接診的多名氣管異物患兒的情況來看,被吸入的異物以瓜子仁、花生仁、豆子等各類堅果最為常見,另外,也有孩子會將手鏈珠子、塑料帽、小玩具配件等誤吸進去。
在市兒童醫院,多用小兒支氣管鏡鉗取異物,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免除了開胸手術對患兒的打擊,術后即可正常活動、玩耍,降低了患兒的住院費用和成本。
建議家長掌握正確急救辦法
據介紹,小兒氣管異物是小兒意外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威脅著患兒的身體健康。當較大的異物被兒童吸入后,可以導致氣管痙攣的發生,一旦治療不及時,可引發窒息及心肺并發癥,從而危及患兒生命。因此,現場急救非常重要。
楊娜指出,當孩子邊吃邊玩時或進食后突然停止活動,開始哭鬧并有陣發性高聲嗆咳、喘鳴以及面色發紫、呼吸困難、繼而神志不清和昏迷等,家長應懷疑幼兒吸入氣管異物。此時,家長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在孩子沒有出現神志不清前,應抓緊時間,迅速用以下方法清除異物。
1歲以下的嬰兒可采用拍背法。
將嬰兒臉朝下躺在家長的前臂上,并把前臂放在大腿上以支撐嬰兒,嬰兒的頭部應低于軀干,在嬰兒兩肩胛角連線的中點處,用手掌根部用力扣擊5次;這樣可以通過異物的自身重力和扣擊時胸腔內氣體的沖力,迫使異物向外咳出。
1歲以上的兒童,建議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家長站在患兒背后,手臂直接從患兒的腋下環抱患兒的軀干,將一手握拳,并用該手拳頭的大拇指側的平坦處對準患兒腹部的中線處,正好在劍突的尖端下和臍部稍上方(大約在劍突與臍部之間的中點處),用另一手握在拳頭外,盡力有節奏地使勁向上向內催壓,以促使橫膈抬起,壓迫肺底讓其肺內產生一股強大的氣流從氣管內向外沖出,迫使氣管內異物隨氣流直達口腔將其排出。
兒科專家認為,支氣管異物的預防主要在于提高家長的責任心。以下這些事,一定不要做!
一是不要忙于自己的事情,讓幼兒自由玩耍,以免幼兒在無知的情況下造成誤吸;
二是在幼兒哭鬧時,家長不要用零食去引逗幼兒,當零食在幼兒口中時再次哭鬧,容易造成誤吸;
三是在幼兒用嘴含著零食或玩具玩耍時,家長不要突然進行呵斥,避免幼兒受到驚嚇誤吸;
四是不要為了滿足家長的好奇與攀比,讓過小的幼兒過早的進食瓜子或其它零食,以免造成誤吸。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