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常言道,小個子往往蘊含大能量。在我們人體中,垂體就是這樣一個不容小覷的“厲害角色”。

正常人的垂體雖然只有黃豆大小,但卻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掌管”著多種重要激素的分泌,對機體的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
由于垂體深藏頭顱腹地,周圍機關重重,一旦搞起事來,常常讓許多醫生也束手無策,令患者苦不堪言,今年40出頭的W先生(化姓)就深受其害。
近兩個月來,在徐州工作的W先生感覺自己看東西清晰度下降,以為是眼睛出了問題,就慕名來到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找到眼科專家戈振華主任就診。
檢查發現患者視力減退明顯,左眼僅為0.15,視野檢查:雙眼顳側偏盲。
戈振華初步判斷:患者的“病根兒”應該在顱內,行頭顱CT,顯示鞍區占位。

徐州一院神經外科神經功能亞專業組組長、副主任醫師湯計磊會診后,結合專科體檢和患者頭顱CT報告,考慮垂體瘤可能,已出現視神經壓迫癥狀,建議住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巨大腫瘤包繞重要血管神經,讓手術風險激增
據了解,垂體瘤是一種常見的顱內良性腫瘤,常見的癥狀為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和不同類別的內分泌癥狀。但W先生腦袋里的這個腫瘤卻很不一般。



“入院行磁共振檢查,診斷為:侵襲性垂體腺瘤,Knosp 4級。鞍區見4.5cmx3.2cmx3.6cm團塊影,形態欠規則,局部分葉狀;病灶向上突入鞍上池,擠壓并突入三腦室;大腦前動脈、前交通動脈擠壓移位;垂體柄及視交叉顯示不清,病灶部分包繞兩側頸內動脈。”
“垂體相關激素檢查雖無明顯異常,但瘤體擠壓視交叉壓迫嚴重,視力減退,視野缺損、雙顳側偏盲,有明確的手術指征。”湯計磊把手術的必要性詳細告知患者。
不及時手術,病情會進一步加重;而接受手術治療,手術中萬一傷到了臨近的血管和神經,會不會留下后遺癥……自己這么年輕,給腦袋開刀這可不是小事,寢食難安的W先生到處打聽,多家醫院的神經外科專家看了影像資料后都表示,一次性把腫瘤切干凈難度很大。這讓W先生憂心忡忡。
與此同時,徐州一院多學科專家團隊正在為手術方案的選擇、應急預案的準備進行著積極地討論。
多學科專家會診,明確手術路徑
徐州一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渠敬峰主持召開了四級手術術前多學科會診討論,并專門邀請在該院建立專家團隊工作站的國內神經外科知名專家、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虞正權教授,和徐州一院醫學影像科、麻醉科等相關專家、護理團隊共同參加。

“因瘤體巨大,主要向上生長,病灶向上突入鞍上池,三腦室受壓并突入,患者經鼻蝶手術腫瘤全切率不高。”虞正權教授表示,“另外前交通動脈復合體受壓嚴重、垂體柄及視交叉顯示不清,病灶部分包繞兩側頸內動脈。出血后止血難度大,開顱手術更為適宜。”
專家們結合患者的病情,圍繞手術入路該如何選擇,是經鼻蝶入路、開顱手術,還是聯合手術切除,以及麻醉監測重點,術中及術后護理要點等進行詳細的討論,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行開顱手術。
得知這么多的專家共同為自己的手術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和實施計劃,W先生提著的心漸漸放了下來,他不知道的是,醫務人員和他一起承擔了巨大的手術風險。
手術精細程度堪比螺螄殼里做道場
8月4日,徐州一院手術室。
經過周密的術前評估、準備,虞正權教授和徐州一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湯計磊、床位醫師趙賽賽,在麻醉科副主任戴必照、主治醫師李春偉和手術室護理團隊周慧、孫盼的密切配合下,聯合為W先生實施了開顱經額前縱裂入路顯微鏡下垂體瘤切除術。
既要切除腫瘤,又要最小的創傷,對術者而言,這臺手術無疑是一次挑戰。腫瘤“藏”在大腦深部最中央,周圍神經、血管密布,手術操作空間狹小,風險高、難度大,稍有不慎,后果將不堪設想。

手術過程緊張有序。鑒于瘤體較大,為了切除腫瘤的同時保護好周圍組織,專家團隊在顯微鏡下,仔細分離出每一根被腫瘤組織包裹的血管和神經并保護,在極其狹小的間隙將腫瘤組織分塊切除,虞教授深厚的解剖學功底和嫻熟輕柔的手法,仿佛是工藝大師在對一件藝術品進行精細的雕琢。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手術進入尾聲。
瘤體順利切除。
前交通動脈及其分支、視交叉等重要的血管神經都完好無損。
手術順利完成。
術后,W先生恢復良好,并于不久前康復出院。
科室介紹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是徐州市醫學重點專科。國家級神經系統疾病治療聯盟單位,國家級意識障礙研究聯盟單位。國家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北京中日友好醫院于炎冰教授工作站、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虞正權教授專家團隊工作站均落戶于此。
科室設備先進精良,擁有大型手術顯微鏡,神經內窺鏡、腦室鏡、手術動力系統等先進設備儀器,保證了復雜手術的安全進行。病房設備完善的神經外科監護室及中心監護系統保證了病員術后的觀察治療。
科室常規開展手術項目包括:
1、顱內各類腦膜瘤、膠質瘤、垂體瘤、聽神經瘤、顱咽管瘤、椎管內脊髓腫瘤、腦積水、顱骨缺損、各型顱腦外傷的搶救、腦出血、大面積腦梗死的搶救;
2、微血管減壓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抽搐、腦癱等功能神經微創手術;
3、顱內復雜的腦血管畸形切除術,各部位顱內腦動脈瘤夾閉術;
4、頑固性癲癇的手術治療、帕金森病(DBS)腦深部電刺激治療;
5、斜坡腫瘤,聽神經瘤切除功能保留,腦干腫瘤切除,脊髓髓內腫瘤切除,顱底腫瘤切除,海綿竇腫瘤切除,枕大孔區腫瘤切除,顱眶、顱鼻溝通腫瘤等復雜手術;
6、成熟開展神經內鏡下鞍區病變切除,使神經外科真正走向微創、精準治療,使病患得到最大程度減小創傷,優良的恢復。
科室有一批高素質、高學歷、高度負責敬業愛崗的醫務人員。其中主任醫師5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4名,博士2名,碩士研究生9名。擔任省神經外科學會委員,市神經外科學會副主委、徐州市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學組副主任委員及各種醫療鑒定、傷殘鑒定、慢性病鑒定委員。承擔全市各種醫療鑒定、傷殘鑒定、慢性病鑒定。榮獲多項徐州市科技成果獎,江蘇省衛生廳醫學引進獎,徐州市醫學引進獎。在SCI、中華級等核心期刊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
近年來科室團隊成員勇于進取,規范治療,積極開展顱底病變、顱頸交界病變等高難度手術,逐漸形成以顱腦外傷、腦血管病、顱內腫瘤、功能性疾病并行的綜合性顱腦外科。(記者:李文錦)
專家團隊介紹

虞正權
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博士生導師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行政副主任,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江蘇省臨床醫學中心和江蘇省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
專業擅長
主要從事現代顯微神經外科,尤其是腦深部腫瘤、顱底腫瘤和復雜的顱內動脈瘤及動靜脈畸形(AVM)的臨床研究。嫻熟掌握現代神經外科微創理念和技巧,特別擅長顱咽管瘤、松果體區腫瘤、腦室系統腫瘤、丘腦腫瘤、腦干腫瘤等腦中線深部腫瘤的顯微手術治療以及顱底腫瘤、高頸髓髓內腫瘤和各種復雜的顱內動脈瘤和AVM等疑難和高風險手術。
學術任職
江蘇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候任會長
江蘇省醫學會顱底腫瘤學組首任組長
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
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腦轉移瘤學組副組長
江蘇省社會辦醫療機構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副會長
中華醫學會中青年神經外科醫師聯合會常務委員
《臨床神經腫瘤雜志》、《江蘇醫藥》等雜志編委
2000-2004年初赴瑞典林雪平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進修并攻讀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現代顯微神經外科的學習和研究工作。2004年學成歸國后主要從事腦深部腫瘤、顱底腫瘤和復雜的顱內動脈瘤及動靜脈畸形(AVM)的臨床研究。
發表相關論文近百篇,其中國外SCI雜志論文50余篇,中華系列核心雜志論文10篇,參編專著2部。獲江蘇省醫學科技一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各1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省教育廳教育科學研究成果(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獲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承擔國家自然基金課題3項,省部級科研課題2項,衛生廳重大課題1項,蘇州市重點病種診療技術專項1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

渠敬峰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現任江蘇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
江蘇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
徐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徐州市質控中心神經外科中心副主任
徐州市卒中協會常務理事
徐州市抗癌協會神經外科分會秘書長
徐州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
徐州市勞動傷殘鑒定委員會專家
1991年畢業于徐州醫學院,2005年在日本大阪成人病醫院(心臟及腫瘤中心)神經外科進修學習,從事ICU(重癥監測治療)、神經外科工作20余年,在治療顱內腫瘤、腦血管病、顱腦外傷、脊髓腫瘤等疾病和手術中,特別對危重病人搶救治療管理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發表論文數篇,并參與市局級科研工作。

湯計磊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
醫療組長
中共黨員 外科學碩士
畢業于江蘇大學臨床醫學專業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會員
徐州市抗癌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
從事神經外科工作多年,近年來發表SCI論文1篇,省級以上核心期刊論文多篇,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市級課題2項,獲徐州市科技進步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