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時節空氣干燥、溫差較大,是感冒、流感等急性呼吸系統疾病流行的季節。江蘇省名中醫、江蘇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中醫師、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朱佳教授為大家支招冬天如何補肺,飲食調理注意哪些?
冬天需要特別補肺嗎?飲食要注意什么?
肺為華蓋,是五臟之首領,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是五臟六腑乃至人體的“保護傘”。肺為嬌臟,是最嬌嫩敏感的器官,開竅于鼻,外合皮毛,與自然界息息相通,喜潤惡燥、畏熱畏寒,最易受到外界邪氣(細菌、病毒等)的侵犯而造成疾病。
冬季細菌病毒活躍,而我們人體的生理功能正處于一年四季當中最低的水平狀態,是抵抗力相對較弱的時候,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攻擊。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整體,防治疾病順應天氣和四時節氣的變化,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冬主封藏,宜養收,冬天補肺益氣,氣能更好地封藏在體內,補肺效果更好。飲食上,可以多食山藥等藥食同源的食物,提正氣、補肺氣。

“秋吃果,冬吃根”,入冬以后可多吃根莖類食物。山藥是一味藥食同源的好食材,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的功效。尤其是孩子脾、肺、腎不足的,山藥能實現肺脾腎三補,適當給孩子吃點山藥,能起到很好的補益作用。
南京的傳統名菜美齡粥,用山藥、糯米、黃豆、百合等食材制作而成,就是一碗很好的滋陰潤肺、健脾補中的小補粥。

黃芪是補氣的佳品,有“補藥之長”之稱,可以補肺脾之氣、益氣固表。可用黃芪搭配不同食材,泡水、熬粥或者煲湯食用。
黃芪屬于溫補藥物,不適合陰虛火旺的患者,如五心煩熱、口苦口干、神煩氣粗等,不宜用黃芪再繼續補氣升陽,如若食用最好配合著滋陰的一些食物和藥物。

西洋參屬于氣陰雙補之品,具有益脾肺之氣,補脾肺之陰,清熱生津的作用。平時身體虛弱容易感冒的人,可以適當食用輔助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孩子感冒剛剛恢復,該怎么調理?
孩子感冒初愈不宜立即進補,補品多屬滋膩之品,過早補益會使脾胃受累、正氣更加不足。感冒初愈,大補之前,應先健運脾胃。
特別是感冒后有些孩子還會出現咳嗽、有痰、脾胃不太好等癥狀,主要是健脾開胃、補肺化痰,讓身體有個鞏固、恢復的過程,不要過早使用各類補品。

孩子是純陽之體,在選用補品時也要多加注意。太子參,也叫孩兒參,藥性平和,補氣輕柔,特別適合兒童,如果孩子平時身體比較弱,可以適當使用一些太子參平補。
養生調養,先懂自己的體質
人體有陰陽、寒熱之分。寒性體質的人特別怕風怕冷,經常手腳冰涼,而且特別容易感冒,飲食應宜溫忌寒。

熱性體質容易口舌干燥、潮熱盜汗、精神易激動、畏熱喜涼、易上火,飲食宜涼忌熱。
臨床上,很多人表現上熱下寒,即人體在同一時期既有上部“熱”的癥狀,又有下部“寒”的癥狀。上熱可表現為胸中煩熱、口舌生瘡、咽干咽癢等癥狀;下寒常表現為下肢寒涼、大便稀薄、腹瀉、小腹冷痛等不適。
對于“上熱下寒”者,需寒熱并調,臨床上治療的方子有很多,比如烏梅丸,表面是治療蛔蟲病的方子,其實是治療寒熱錯雜,上熱下寒的經典方劑。(江蘇中醫藥)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