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民間有“冬至即數九”的說法,伴隨著冬至將近,我們將迎來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皮膚干燥,毛孔閉塞,各種冬病開始發作或加重。徐醫附院中醫科副主任賈先紅表示,相對于一些疾病徐醫附院中醫科都有相應的診療項目和頗具特色的診療手段。“三九”時節講究冬病冬治,此時通過中醫綜合調治可提高人體免疫力,祛除冬病宿根,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推拿、刮痧、艾灸三合一 創新推出“地黃養腎”療法
陰虛腎虛如何補益?記者采訪了解到,徐醫附院中醫科從古代皇家地黃養腎調理之術中汲取精華,推出了“地黃養腎”這一特色治療項目。
“地黃養腎”項目,將傳統中醫推拿、刮痧、艾灸予以結合,充分發揮地黃的滋陰補腎潤肺作用,從而集疏通經絡、調理臟腑、提高免疫、修復神經、提高腎功能于一體,全面、安全、徹底提高身體機能。
據了解,地黃養腎主要作用在后背膀胱經、督脈和腰部。其中,膀胱經為排毒經絡,且背俞穴直接反映臟腑,督脈為陽脈之海,腰為腎之府,補腎提升陽氣排毒祛瘀,因此,該項目有增強神經抗應激能力、改善氣血循環、調節內分泌系統、加快溫補、固本培元等功效,可使人體腎陰充足,肺陰充沛,從而緩解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便秘、咳中帶血,以及腎陰虧虛造成的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等癥狀。
不管是遵循冬病冬治理念,還是創新推出中醫診療項目,在徐醫附院中醫科學科帶頭人賈先紅主任看來,這都是綜合醫院中醫科發展的必由之路。他指出:“綜合性醫院中醫事業的發展是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我們要以臨床為基礎,以療效為目的,讓廣大群眾切實體驗到‘簡、便、廉、驗’的中醫藥獨到優勢,不斷推進中醫藥現代化。”
賈先紅主任介紹,近年來,科室不斷拓展診療范圍,打造特色技術:在變態反應性疾病方面,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及中藥減敏治療,取得顯著療效;在腫瘤治療方面,形成中醫特色治療品牌;針對亞健康疾病防治,一方面綜合采用穴貼、針灸、拔罐、埋線等傳統診療手段,一方面創新手段,推出具有保健養生功能的代茶飲;重視中醫“治未病”思想,采用特殊的診脈方法——五色八脈法來探知患者體內情況,預測一些疾病的發生,通過辨證論治、及時干預,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幾率,廣受患者歡迎。
“頸肩腰腿疼”困擾中老年人 每逢降溫癥狀又加重
50歲的張師傅年輕時從事負重工作,經常搬動貨物,落下了腰疼的毛病。每次氣溫驟降后,他的腰疼會明顯加重,經常疼得直不起腰。醫生說,他這是由于腰肌過度勞損、受寒嚴重所致。
徐醫附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朱怡璇介紹說,臨床上,頸肩腰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人數越來越多。“因為關節退行性病變的存在,一般多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才會腰酸腿疼,可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中年人也頻頻被頸肩腰腿疼所困擾,嚴重的甚至影響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據了解,在中醫理論中,把風寒濕熱導致的頸肩腰腿關節和肌肉疼痛問題稱為“痹證”。
關于風寒濕的特點,《黃帝內經》中也有所表述,即:若是風邪造成的疼痛,你會感覺痛不定處,上午可能是腿疼,下午就轉到肩膀疼了;若是濕氣造成的疼痛是重著腫脹的,這種疼揉揉就能舒服點;若是寒邪致病,最易傷人陽氣,造成氣血凝滯,這種痛不僅疼得厲害,而且不敢揉甚至不能碰。就接診病人來看,徐醫附院中醫科因寒邪導致的頸肩腰腿疼患者占了大多數。
大家都知道疼痛的滋味不好受,可頸肩腰腿疼痛加劇時,吃止痛藥、貼膏藥也未必能起到明顯效果。對此,朱怡璇醫師說,如果是既想達到止痛、治痛效果,又不想做手術的話,其實可以考慮采用三九穴位貼敷療法。
她介紹,“三九天”是冬季里氣溫最低、陰氣最盛的一個月,人體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皮膚干燥,毛孔閉塞,此時若選擇在特定的穴位貼敷溫經通陽、溫熱散寒的藥貼,以氣相應,以味相感,通過藥物對穴位進行溫熱刺激,可驅散內伏寒邪,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某些宿疾得以修復,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三九穴位貼敷療法依據中醫天人相應理論,順應四時特性,與夏天施行的三伏穴位貼敷交替互補,有序循環,是防治冬病的相輔相成的治療體系。”朱怡璇醫師說,三九穴位貼敷療法可調節機體免疫,減輕癥狀,緩解病情,減少疾病復發率,對于虛寒性腰腿痛、虛寒性筋骨肌肉痛、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癥均可適用。
需要提醒的是,促進血液流通、消除炎癥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并非一次治療就能立竿見影的。因此,決定接受貼穴治療法的患者務必要有持之以恒之心,堅持每年三九、三伏貼穴,完成療程內容,才能逐步達到預期的療效。
徐醫附院中醫科2018-2019年三九節氣治療時間:
一九:2018年12月22日-2018年12月30日
二九:2018年12月31日-2019年01月08日
三九:2019年01月09日-2019年01月17日
加強:2019年01月18日-2019年01月25日
(詳情咨詢徐醫附院中醫科)
子宮受寒易致痛經,女性保暖不容忽視
一入冬季,許多女性就自動開啟“冰美人”模式:手腳冰涼、面色晦暗,時不時地還會感覺小腹疼。這種種不適,都與季節因素大有關系。朱怡璇醫師說,對于大多數女性來講,寒涼是身體健康的大敵。一旦受涼受寒,不僅會引起關節疾病,還可能會引起月經異常和痛經。
朱怡璇醫師介紹說,女性天生陽氣比較弱,俗語有云“十個女人九個寒,還有一個虛”。而冬天,最容易寒邪入表,如不注意保暖,寒氣走竄入里,就會導致“宮寒”,引起月經推遲、月經減少、小腹冷痛、不孕等疾病。
據了解,經血從子宮中來,子宮保護得好不好,直接影響月經的正常與否。有些女性為了漂亮,在冬天也穿短裙、絲襪,又或貪吃生冷食物,使身體受寒,寒邪易傷陽氣,影響氣血運行,痛經則隨之而來。若本身是虛寒體質,平日就怕冷,更經不起寒氣的侵襲,痛經的發作往往更加劇烈。因此,中醫建議女性平時應注意養陰護陽,加強保暖,適當服用滋補食物,以增強體質抵抗力,同時起到潤澤臟腑的效果。
當然,一些本身患有卵巢早衰、多囊卵巢、巧克力囊腫、子宮腺肌癥等疾病的女性,也會出現月經不調的癥狀,則需要明確病因,對癥施治。
補陽氣行氣血,臍灸+督灸幫助女性排寒逐濕
想要改善女性陽氣不足、體質虛寒的癥狀,中醫上還推薦采用臍灸和督灸療法。
所謂臍灸療法,就是把藥物直接敷貼于患者臍部再施以艾灸,以激發經絡之氣,疏通氣血,調理臟腑,用以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朱怡璇醫師解釋說,臍(即神闕穴)在腹部中央,自古以來醫者有一個共識,即: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一大要穴。同時,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后閉合之處,表皮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易穿透擴散,且臍下無脂肪組織,故滲透力強。
對女性來講,藥物灸臍可以調理沖任二脈,理氣養血,固經安胎,溫補下元,臨床可用于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宮寒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從保健層面講,臍療可“補陽氣,行氣血”,激活體內特殊物質,自然達到排寒逐濕的作用,幫助女性擺脫冷冰冰的糾纏。
而督灸,也是中醫的一種傳統外治法,是在督脈的脊柱上自大椎穴至腰俞穴處隔姜和督灸粉艾灸。該方法涵括了經絡、腧穴、藥物、艾灸、發泡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優勢,直對病所以火攻之,充分發揮了經絡、腧穴、艾灸、藥物及發泡的綜合治療作用,具有益腎通督、溫陽散寒、壯骨透肌、破瘀散結、通痹止痛的功效。通過督灸,可改善女性因寒邪凝滯所帶來的各種疼痛不舒。
長期熬夜傷肝腎,越來越多的男性出現虛寒之癥
冬季氣候晝夜溫差大、干燥、風大,此時人體陰氣勝于陽氣。中醫認為,冬主收藏,故應養精蓄銳,以待來春。根據“五臟應四時”之說,“腎”與冬季相應,所以冬季也以養腎為先。就臨床情況來看,因腎虛導致各種虛寒疾病的患者以男性為主,急需養陰補腎。
“什么叫做虛寒疾病呢?像是脫發、神經衰弱、腰痛、后背僵硬等都是常見問題。”說到這里,朱怡璇醫師聊起了一個病例。42歲的馬先生,在某私企擔任高管,因為平時應酬多,工作壓力大,身體健康狀況是一天不如一天,平時總感覺腰疼、腰酸,晚上還經常失眠。最近這兩年,馬先生的面容浮腫得厲害,頭發也脫成了地中海,稍微快走幾步就喘得不行,一點都看不出商場精英的模樣。
“像馬先生這樣的病人真是太多見了,而且最近接診的患者年齡日趨年輕化,一些二三十歲的小伙子,也會出現腰疼、脫發、失眠、耳鳴的癥狀。”她認為,這都是陰氣不足所致。
現代人熬夜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不論是校園里的學生黨,還是辦公室里的白領一族,都經常出現熬夜的情況。尤其是男性,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大,熬夜加班更是比較常見。長期的熬夜,必然會影響到血液的供給,加之身體不睡覺不休息,想生成新的血液自然受到阻礙,由此導致肝腎受損,陰氣不足。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