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東方醫院/徐州精神心理頻道:上月,22歲的小陳由父母陪同,來到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科。“醫生,我發現有人跟蹤我!還潛入了我家!”小陳告訴醫生,她很害怕想報警,可父母不讓她找警察,“他們一定要帶我來找醫生。”原來,小陳畢業后在外地工作,自從鄰居被盜后,獨居的她開始疑神疑鬼,總覺得家里被人翻動,而且同事關系變僵,見到陌生人就懷疑被跟蹤。家人見她有“被害妄想”,便帶其就醫。經檢查,小陳患上了強迫性障礙。
工作壓力大 為面子獨自忍受
鄰居被盜后 她開始疑神疑鬼
小陳今年22歲,是徐州人,在北方一所大學畢業后,便到蘇南一鄉鎮企業工作。起初,父母并不同意女兒在外地工作。因為這工作問題,小陳屢次跟父母發生爭執。“我之所以執意選擇這份工作,就是想向爸媽證明自己能獨立工作。”然而事與愿違,小陳在當地工作并不順利,由于公司業績考核非常嚴格,她身心俱疲,又考慮到面子,也沒讓父母知道,只能暫時忍受著。
為了省房租的費用,小陳在公司附近小區租了房子。住進去后,小陳才發現小區的環境并不好,物管公司的服務也不到位。半年前,小陳鄰居家里被盜,損失了近萬元。此后,小陳很是緊張,“總覺得我一個女孩子在外面不是很安全。”為了保險,小陳換了防盜門,又將臥室的門窗加了鎖。即使如此,她仍然不放心,又買來攝像設備裝在家中。小陳還時刻注意小區的安全信息,每次小區內的住戶丟失東西都會讓她感到恐懼,也不敢在晚上出門。
同事關系變僵 懷疑被跟蹤
女孩執意報警 原是患上強迫癥
此后,小陳上班也變得疑神疑鬼,同事之間的關系變得很僵。有次,她放在桌上的文件不見了,就懷疑被同事偷偷拿走了。見到幾個同事聚在一起聊天,便認為她們在說她壞話。
小陳一下班,就立刻回家,睡覺前會將門鎖檢查數十遍,以確保安全。有一天,小陳覺得有一陌生男子在她家門前來回走動。“我當時很害怕,覺得可能是小偷在踩點。”但后來小陳又發現,其實該男子是電信公司的工作人員,當時在小區中裝寬帶設備。可是,她始終不放心,在房間內布置“機關”,只要有外人進入房間就會觸碰物品留下線索。她還從網上買來放大鏡,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仔細查看每一個物品,看看是否被移動過。
來醫院前一周,當地刮起大風,風吹動了小陳在房間內布置的“機關”。小陳回家后見狀大愕,認為自己一定是被人跟蹤,一定有人進入房間。她急忙把事情電話通知父母,并要求報警尋求幫助。父母擔心女兒患有“被害妄想癥”,便帶她在當地心理咨詢機構就診,結果診斷為精神分裂癥。
為慎重起見,父母又帶小陳回到徐州,到東方人民醫院心理科就診。經過詳細檢查,被診斷為強迫性障礙。
強迫癥病發源于自我不安全感
“在心理科臨床中,強迫癥和精神分裂癥屬于兩種不同疾病,不能混淆。”徐州東方醫院心理科專家魏賢玉解釋,強迫癥患者常常源自于自我不安全感,引發出不合理的認知,在強烈的焦慮恐懼中,使用“反復確認,反復檢查”的錯誤模式對應。小陳在社會適應不良的狀態下,激發非常強烈的不安全感,在片面感知選擇中越發強烈,最后在極度擔心中強迫癥狀一次又一次強化加重。
目前,經過一個月的抗強迫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小陳病情已有好轉,情緒漸漸穩定。前兩天復診時,小陳回想當初的情況,終于意識到自己當時做了很多可笑和荒謬的事情。
專家教你緩解心理亞健康
魏賢玉表示,人群中的80%都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心理健康與軀體健康一樣,也存在動態變化。并且,各人有不同的心理免疫力,面對同樣的挫折,心理免疫力強的人能輕松化解,但心理免疫力弱的人,如果不能及時解決,會產生精神疾病。
那么,當心理出現亞健康狀態,該如何緩解?魏賢玉建議,首先應進行生活習慣和行為的調整,使自己的作息時間規律。其次,進行情緒調整能力訓練,做到能夠認知自己以及對方的情緒,能夠管理自己的情緒。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松弛訓練,把一只氣球吹大,然后將所感到的壓力事項寫在氣球上,再用針把氣球戳破,這樣人便隨之覺得精神放松下來。
如果對生活工作感到有壓力,就要進行職業心理調整,判斷自己是否能從職業中發現樂趣,如果不能,便要發展出業余愛好,如打牌、下棋、攝影等。如果覺得自己有更為復雜的心理問題,便需鼓起勇氣,盡快進行心理咨詢,早日把自己從心理亞健康的處境里面抽離出來。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