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醫德之星”的內心獨白——記徐礦總院心胸外科主任黃繼江
全程導醫網 徐州專家訪談:早就知道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胸外科主任黃繼江很忙,采訪他很不容易。難得一個沒有安排手術的空檔,我們來到黃繼江的辦公室,但采訪總是被不斷響起的電話、手機鈴聲所打斷,他辦公室的房門也總是一再被推開。因此,面對我們,不善言談的黃繼江總是盡可能多說話,這次采訪,也更像是他的一次自白。
“我只是個‘手工業者’”
對患者而言,外科是“刀光劍影的江湖”,總離不開手術刀和鮮血,對醫生而言,則是以霹靂手段行菩薩心腸的戰場。黃繼江的手白皙而修長,一看就是長期從事精細手工的人,對于“手工業者”這個稱呼,他欣然接受,“我只是個手工業者,只不過我縫縫補補的是人們身上的臟器,所以我這個手工業者必須將作品做到完美,因為那是一條條無法重來的生命。”
黃繼江說,當外科醫生一定要有好體力,一臺手術持續幾個鐘頭是家常便飯,有的手術甚至會持續十幾個小時,“外科醫生胃不好是通病,饑一頓飽一頓的時候太多了!”有一次,一個復合型的傷者被送到醫院,肝臟粉碎性破裂,出血點太多,黃繼江一點點地進行縫合,手術從下午3點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傷者總算轉危為安,“當人全神貫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多感覺都是被忽略的。很多時候下了手術臺,那種心悸的感覺半天都消除不了”。
黃繼江說,無論醫患關系在外界被炒得多嚴重,他當醫生的職業情感都不會輕易動搖。在他看來,醫患糾紛的最大問題在于溝通不到位、病人感受不到真心。當醫生的必須給予最大耐心和關心,才能贏得病患的理解和尊重。
“我對手術總是充滿期待”
這么多年來,黃繼江面對每個患者,他會將所有狀況都分析清楚,保守治療會有什么效果、手術會有什么效果、手術中會有什么樣的風險……事無巨細、一一道來,也因此深受患者信任和尊敬。
一位40多歲的肺癌女性患者,在北京的會診結果是:腫瘤侵犯了一根重要血管,無法手術。心灰意冷之時,在朋友介紹下找到了黃繼江。一系列檢查后,黃繼江告訴她,腫瘤較大,也確實侵犯血管,但手術指征仍然存在,還有一線機會。聽到黃繼江的分析,女患者堅定地表示:“我要試一試,就算死在手術臺上,我也認了。”因為有了術前充分的準備和分析,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瘤體被完整切除。重獲新生的女患者握著他的手,泣不成聲。
曾有一位患者左側肺主干中長出腫瘤,由于主肺動脈與腫瘤貼合太緊,手術危險系數極高。但因為沒有病理,參與會診的幾個科室的意見無法統一,而此時患者正處于出血狀態,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在這緊急關頭,黃繼江深思熟慮后,提出了手術方案:先建立體外循環,待血管成型后,將瘤子整個切掉。經過近十個小時的手術,瘤子被成功剝離。手術室里一片歡騰,可黃繼江卻因為長時間彎腰,半天都無法直身。讓人更加欣喜的是病理切片的結果,瘤子呈低度惡性,患者有救了!事后,黃繼江回憶當時的情況時說,“我和病人一樣,總是對手術充滿期待,或許這個腫瘤不是惡性的,我們為什么不努力一次,嘗試一次呢?”
“我只是在盡醫生本職”
拿著片子、檢查報告來找黃繼江的患者家屬,雖然面孔不同,但臉上的擔憂卻是相同的。送走一撥撥病人家屬后,黃繼江輕嘆一聲道:“送到這里的病人,大多都屬于危重型,身為一個醫生,我能幫到他們的,就是盡可能多地給他們提供幾種治療方案,詳細分析每種治療的效果,說明一切的可能性。”隨后又說,“這是我的本職。”
胸部手術需要醫生長時間彎腰、低頭,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會導致腰椎疾病纏身,這一點,黃繼江也不例外,但他很少有時間做治療,同事們都說他工作起來“不要命”。一次,科室收治了一位急重病人,可黃繼江因闌尾炎剛實施手術三天,他卻不顧同事勸阻,綁著腰圍就上了手術臺。說起這件事,他只是淡淡地說:“這個手術的風險性太高,誰做我都不放心,與其在手術室外擔心,還不如我自己上。”
正因為如此,黃繼江被評為徐州市醫德之星。在榮譽面前,他堅持說自己只是在盡醫生本職,因為“醫乃仁術”。“為醫者,首先就該有仁愛之心、高尚之德。”黃繼江說。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