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心理頻道:抑郁癥病人會陷入一種“負性認知模式”,極易產生自責自罪的心理。總認為自己每天都在犯錯,什么都干不了,總給別人增添麻煩。嚴重時還會認為自己活著是他人的災難。“比方說有個病人,認為社會上每天發生的車禍都是他造成的。這是一種典型的自罪妄想。”徐州精神病院(南湖醫院)趙長銀說。
這樣的心態發展到一定程度,“心情的煩擾會超出對死亡的恐懼。”自殺是郁癥病最嚴重的后果。六成以上的抑郁癥患者有過自殺愿望或行為,15%的抑郁癥病人最終以自殺死亡。
徐州精神病院(南湖醫院)趙長銀介紹說,復發率高,是抑郁癥的又一危險之處。據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教授、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會主任委員周東豐介紹,抑郁癥首次發作的自然病程大約為半年至兩年,不經治療即使緩解,復發的危險性也高達50%,兩次發作病人的復發率達70%,3次發作病人的復發率達90%。
長期追蹤研究發現,抑郁癥長久不愈,將對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不可逆的損害,病人認知功能出現明顯缺損,治療更加困難,也就是造成了所謂的殘疾。“在世界前十種致殘或使人失去勞動能力的主要疾病中,五種是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癥名列第一。”周東豐說。
因此,精神醫學界普遍強調郁癥病需要及時、足量、足療程服藥治療。“一般第一次患病癥狀消失后建議繼續服藥3—6個月,第二次復發建議服藥3—5年,如果復發3次以上就建議終身用藥。”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秘書長田成華對記者說。
然而,現實中,很多抑郁癥病人并未選擇堅持長期服藥,據戰淑坤教授分析,主要原因無外乎有二:其一,對于抗抑郁藥物有所抵觸,怕吃了上癮、副作用大或“變傻 ”。對此,戰淑坤教授解釋說,如今使用的藥物尤其是一些進口藥物,副作用較以前已經減小,患者可以放心長期服用,不會成癮,更不會“變傻”。
經濟亦是不可忽視的原因。目前,一個普通抑郁癥病人每個月的服藥費用約為每月500—1200元。盡管絕大多數抗抑郁藥物已被納入醫保目錄,但對于貧困家庭尤其是農村地區人群而言,這依然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因此,一些病人在病情穩定之后,不得已選擇了停藥。